中紀委機關報:簡政放權莫成“層層放水”
2017-02-16 12:04:06??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簡政放權莫成“層層放水” 日前,國家早已取消的職業資格認證在南方某地“死灰復燃”一事引發了輿論關注。經調查,2016年9月,當地住建局委托“室內裝飾裝修行業協會”建立室內裝飾裝修信用檔案工作,可是這家協會居然借機提高門檻、捆綁培訓、亂收費,把本來已經“壽終正寢”的職業資格認證又拿出來“圈錢”。雖然已經退還了非法收費,并且對相關單位做出了嚴肅處理,但此事反映出簡政放權中浮現的新問題,值得重視與反思。 此類事件雖是偶發,但絕非個例。比如,近日某市巡視反饋指出,部分單位對黨員干部存在管理疲憊現象,有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土政策仍在執行。說白了,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多少打點折扣,或者搞點變通,自己不方便繼續攬權,干脆交給所屬的行業協會,戴一雙“白手套”亂收費。倘若“放權”變了味道,成了一層層地“放水”,改革的成色定會暗淡不少。 究其原因,不是改革本身容易“死灰復燃”,而是利益瓜葛難以“壽終正寢”。某項職業資格認證的廢除,無非是其不再適合時代發展,違背了市場準入要求,完全可以交給行業自治。但在有的政府部門看來,曾經“權力的滋味”,恰恰就來自認證的審批權限。如今,改革讓一些人感到“刀割肉疼”,于是便敢于頂風而上,換個行業協會的“馬甲”斂財依舊。 行業協會的泛濫,且與某些政府部門達成默契、狼狽為奸,其實不算罕見。也正因此,中央在簡政放權的同時,也在著力清理林林總總的“紅頂中介”,避免這些“二當家”“二把刀”變相牟利。更深層次來看,問題又不僅出在行業協會本身,很多時候是因為它們身上的“官氣”太重,背離了行業自治、自律的本意,而喜歡與權力部門勾勾搭搭、遮遮掩掩,最終異化成斂財的工具。 當然,改革的初衷絕不是要“一刀切”,而是要讓政府、市場、企業、協會各歸其位。比如,本文開頭所說的案例,住建部門本意是要建立裝修信用檔案。室內裝修帶給家庭的煩惱很多,不少時候人們投訴的成本過高、處罰的難度過大,這種黑名單的震懾作用不可或缺。所以類似的放權之后的“補位”很必要,乃是“放、管、服”工作的本意所在,不能再讓“歪嘴和尚”把一本改革好經念歪了。 魯迅先生有言,“讀史,就愈可以覺悟中國改革之不可緩了。”一部當代中國的改革史,寫滿了各方利益的糾結、沖突與反復。站在人民福祉的立場上,為市場定乾坤、為法治開太平,開弓就沒有回頭的箭,前行就沒有回頭的路。越是艱難處,越是緊要時,越需要我們各級治理者牢記初心,奮力前行,把改革扎實推向深處、實處,徹底杜絕“層層放水”與“死灰復燃”的亂象。(洪樂風) |
相關閱讀:
- [ 02-14]還有多少阻礙簡政放權的“海口規矩”
- [ 01-26]圖解:簡政放權釋放活力 城市軌道建設規劃審批速度提升近半
- [ 01-17]“審批馬拉松”是與簡政放權唱反調
- [ 01-12]泉州公安:全面落實簡政放權 不斷提高行政效率
- [ 01-07]以敬民之心 將簡政放權進行到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