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近日,一篇名為《共享單車,真是一面國民照妖鏡》的文章引發熱議。寥寥數字和大量共享單車被破壞的照片,向人訴說著國人素質的不堪。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交通”近年來快速發展,但共享交通要想運轉流暢,需要公眾具備較高的公共意識和契約精神。“讓每個人隨時隨地有車騎”的愿景,給了一些人“免費午餐”的僥幸心理,也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公民素質試驗。共享電動車因違規被叫停?各種層面考驗爭議不斷。消費者怎么看?管理者怎么說?資本方信心又從何而來?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車輛丟失?被收停車費?共享單車遇尷尬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86萬,預計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用戶規模。然而,共享單車卻頻遇尷尬。 在河南鄭州市二七路大上海城門前,記者準備騎乘一輛停放在自行車停放區域的共享單車時,一旁的停車管理員便趕忙跑過來收取停車費。管理員說:“只要存到停車場就要交停車費,不存到停車場沒事。你想想我們租人家的場所,都往這里停,我們可沒事干了。” 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在共享單車登陸鄭州之后,被額外收取停車費,甚至是被圈地專門收停車費的情況也層出不窮。這樣的尷尬,被市民調侃為“無本買賣”。 有用戶說:“比方說別人騎到那了,我再過去騎,你讓我繳費肯定不合理啊。騎一次一塊兩塊無所謂,交這么多,我還不如做個摩的呢。還沒那方便呢。” 其實,停車收費只是ofo共享車輛在鄭州投放以來遇到的尷尬之一。在采訪時,還有一些市民反映,這種新興的共享車輛由于沒有固定的車輛停放地點,也沒有固定的自行車樁,因此在使用完之后,停放就成了一大問題,而街頭也不斷出現隨意停放的“小黃車”。 針對這一情況,近日投放在鄭州市鄭東新區的200多輛“小黃車”被全部扣下,而且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對于這樣的做法,鄭東新區市政園林水務局的工作人員解釋道:“共享單車公司在東區公共區域投放共享單車在事前沒有把方案和政府部門進行對接。我們對他們車輛投放的數量和布局沒有任何了解。在日常的城市管理中,我們發現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占壓市政道路,并且也沒有人管理。因此東區按照有關規定對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進行集中的存放,下一步將主動約談一下共享單車公司,拿出規范的管理方案。” 另據了解,一位福建莆田的本土創業者林斌,去年10月去了一趟上海,發現街頭上如火如荼的摩拜單車。于是乎,他把共享單車模式復制過來,2017年春節期間在莆田投放了667輛自行車。然而,就在兩天前,林斌帶著哥哥和兩個表弟,苦苦搜尋了6個小時,只找回了157輛車,剩下510輛不翼而飛,丟失率高達76.5%。而項目營收總計才1000塊錢左右。更為尷尬的是,這種結果也直接導致了投資方撤資,預定的4333輛自行車無款提貨,公司運營資金全面吃緊。 在北京,亂停亂放、不按交規騎行等為城市帶來了新問題;在鄭州,有大爺大媽圈地段收看管費;在成都,有小學生利用共享單車機械鎖的漏洞,能迅速解鎖并相互傳授經驗。記者在網上搜索共享單車的新聞,幾乎全都是這樣尷尬的消息。Ofo鄭州分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對于這一點,他們也正在試圖去解決。 Ofo鄭州分公司負責人說:“我們也會跟一些商家城市的其他公共交通達成一些合作,那么我們可能就會在地鐵站門口或者是在商圈門口會設立一些停車費,目前也在跟一些商圈洽談,相信這個不久就快落地了。” 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紛紛亮相 南京市車出現了共享電動車“七號電單車”,“小七”的使用同樣基于手機APP掃碼來進行操作。使用前需要繳納押金299元,使用時按里程計費。掃碼開車時,除了和共享單車一樣的車輛信息外,“小七”還可以從軟件上看到車輛剩余的電量以及續航里程。 七號電單車市場部經理崔曉琪告訴記者,南京是他們推行的第一個城市,首批的8個運營站點全部設在建鄴區。然而和共享單車不同,“小七”提倡“定點停放”。 崔曉琪說:“我們在建鄴區進行嘗試性的運營和投放,然后在建鄴區每一個生活區工作區以及地鐵和公交站附近都設置了指定停車點。我們的指定停車點實際上是一個地理圍欄的概念,是虛擬停車位,在我們系統里上報GPS信息,圍繞這個GPS的數據點,會形成這些虛擬停車點。” 據了解,市民停車時,車輛上的導航系統會識別有沒有停在白線里面,如果沒有停放在指定區域里,就會自動報警,并扣除用戶相應的罰金。以目前試運營階段為例,所有的自行車停放點都在建鄴區范圍內,如果借車人把車子騎出了建鄴區,將需要承擔100元的處罰。 對于新出現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主管部門停車辦負責人表示,對于新的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目前沒有明確的定性,希望各家企業能夠加強自我管理。對于停放模式,他們更歡迎規范化。 而北京市交管部門根據市民舉報,在北土城地鐵口查扣了50輛“小蜜電動單車”。經過調查,這些車輛不符合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的上牌標準,上路行駛屬違法行為。北京市交管部門隨后約談“小蜜電動單車”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要求該公司將試點投放車輛全部收回。 “小蜜電動單車”方面表示,目前投放的電動單車僅為測試車的一款,正式車輛正在上牌,上牌車輛將陸續投入運營。 類似的問題在其他城市同樣存在。今年1月份,“7號電單車”登陸深圳一天后,深圳市交管部門便對其運營公司負責人進行了約談。交警部門表示,深圳90%的道路沒有非機動車道,不適合發展電單車。盡管深圳交警也表示將依法管理,積極推動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的使用,支持共享電單車健康、規范發展,但如何解決共享電單車的合法性問題仍不明確。 在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之后,“共享汽車”也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其更準確的說法叫“分時租車”,用戶下載app,之后上傳駕照和身份證信息,審核通過后,再交一定數量的押金,消費者可以通過app查找附近的車輛,隨后自助租車使用。目前國內類似的平臺至少有十幾家。 北京用戶成先生說:“我是不用坐班,但是出行因為我沒有搖上號,以前都是坐地鐵,地鐵有些地方還得換乘,還不是特別方便,當時我一搜gofun大概離家500米的地方有個點,自己拿手機app開始租,開始開車之后直接計費。用完以后還回來。” 如果不算補貼,“分時租車”的價格比出租車略貴,北京用戶張冉以自己昨天的出行舉例,他從朝陽的世貿天階往西行駛了十公里,價格33元。 張冉說:“白天從早晨七點到晚上九點,白天是每分鐘2毛8,這是純算時間的,然后里程額外算,1公里1塊88,然后它有一個起步價15塊錢,就是包含30分鐘時長,比打車貴,比專車什么的差不多。” 隨開隨走,到地兒停車,還省去養車的花費和麻煩,對于打車不方便或者有限號政策的城市來說,共享汽車app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 業內人士也看好這種模式的未來,一度用車創始人、CEO王楊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預期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這一市場,“2017年將成為共享汽車爆發元年。”gofun出行首席運營官譚奕說,從2016年3月進入北京市場至今,gofun在最初300輛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800輛。 共享交通熱潮需客觀看待,資本依然謹慎 針對共享汽車,互聯網行業專家魯振旺則從盈利角度觀察,認為目前的模式給各家公司帶來巨大的維護成本。他說:“在一個城市里,投放一萬輛汽車,可能幾千人維護,這個該加油了,那個該充電了,還有一些擦碰,到底誰來解決事故的問題。” 在gofun出行首席運營官譚奕看來,以上的這些限制的確真實存在,同時行業也還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面對“共享汽車”究竟是不是下一片藍海這樣的問題,譚奕也更愿意暫時用“探索”來回答。譚奕說:“趨勢上看每年都是一個元年。上游下游技術都不是特別成熟的情況下,不是說不能做,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敬畏之心和認真踏實的態度,在這個階段過程中,政府在管理、調控、探索的過程中包括我們運營商包括監管機構,都在努力的嘗試去看什么樣的模式對整個的市場、出行及用戶都是有便利和好處的。” 和共享單車興起于京滬,逐漸推廣到全國一樣,共享汽車現在也有著發力的態勢,不過在資本層面,目前謹慎的也不少。 摩拜單車因為融資150個億而引發熱議,嗒嗒用車團隊也是依靠去年2000萬天使輪資金得以運營。盡管它們都是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便捷、經濟、環保、時尚的出行體驗,但兩者運營難度大有不同。 曾考察摩拜單車項目的福州某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李先生為記者算了一筆帳。每部摩拜單車成本為500元,押金高達299元,初期已回收60%固定資產投入。如果單車日收入以5元計算,五周左右可以收回資金。相比之下,共享汽車三萬左右的車身價格讓企業盈利能力打上問號。 李先生說:“共享汽車800塊錢的這個押金再加上它18塊錢每小時的收入標準,顯然它要回收固定資產的時間會遠遠超過共享單車,而且共享汽車的這種固定資產的折舊率會遠遠超過共享單車。當然它還有一些其它的不確定性,交通事故等等法律風險問題,所以對共享汽車的模式我們持比較謹慎的態度。” |
相關閱讀:
- [ 02-20]《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第一集:《共享共建 公共服務均等化惠及百姓》
- [ 02-20]不滿共享單車停放 廈門某女子“扔”到兩輛保潔車中間
- [ 02-20]“共享單車”折射城市文明
- [ 02-20]十余城市有“共享汽車”坐 手機下單,就近取車,遠低于出租車運價
- [ 02-20]給共享單車引導和幫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