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2月21日訊(記者 張艷玲 實習記者 蔣家樂) 近日,2017年高校考研初試成績陸續公布,今年報考人數首次破200萬,創下“歷史新高”。中國網記者走訪發現,考生“刷學歷”、用人單位“高學歷情節”等多因素催生“考研熱”。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考研熱”存在短期功利色彩,應改革研究生人才培養機制,引導學生理性考研。 有人興趣使然 有人為”刷學歷” 對于為何考研?中國網記者走訪發現,考生答案各有千秋。有人興趣使然,有人為“刷學歷”,還有人是從眾心理作怪。 16日,上海外國語大學開通了考研初試成績查詢系統。早在幾天前華瑾(化名)就坐立不安了,這是他第二次報考該校。“去年僅英語未過線,如果放棄有點可惜。” 華瑾告訴記者,他報考的是漢語史研究方向,選擇考研更多是出于興趣愛好,想多學一些這方面知識,“如果這次能考上,也做好了讀博準備。” 顧帆(化名)去年考上江蘇省一所高校研究生,對于為什么考研?她坦承是為了“刷學歷”。“現在用人單位招聘都是逢進必考,動輒要求研究生學歷,有的還看學校是不是“211 ”“985”,逼得我們不得不選擇考研。” 而與顧帆同班的陳萌(化名)選擇考研則另有原因,“當時我們班56位同學,38人選擇考研,所以我也就跟著考了,沒想到順利通過了。”陳萌說。 用人單位青睞“高學歷”與薪酬掛鉤 記者注意到,用人單位對“高學歷”求職者的剛需也是“考研熱”升溫的催化劑。學歷與薪酬掛鉤,也是“考研熱”升溫的原因之一。 近日,一則“高校招聘博士保安”消息一度引發公眾熱議。據了解,近年來,大學輔導員崗位也要求博士學位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在職高校輔導員向記者解釋,“現在大學輔導員普遍要求碩士畢業,但從去年開始就取消了新招碩士學位輔導員編制,要想入編必須是博士學位。” 記者注意到,目前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也普遍要求“高學歷”。例如,山東省今年省屬事業單位考試共列出437個崗位,其中要求研究生學歷的共195個,占比45%左右。江蘇省今年公務員(省屬)考試,要求研究生學歷的崗位占比更是高達56%。 不僅如此,記者網上查閱資料發現,部分企業還存在對員工按照學歷高低發放薪水現象,以“出身”定薪。例如,剛出爐的《2016年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對畢業生月收入水平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學歷層次越高,平均薪資水平就越高。其中,專科生月均收入3004.96元;本科生月均收入3459.87元,高于專科15.14%;研究生月均收入4692.04元,高于本科35.61%。這些都對大學畢業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從而紛紛選擇考研來提高就業競爭力,獲得更高薪資。 “考研熱”存短期功利色彩 需正確引導 針對“考研熱”,熊丙奇表示,就業形勢嚴峻、考生盲目考研、企業用人“高學歷情節”等推動“考研熱”升溫,目前“考研熱”存在短期功利色彩。 “不少學生把提高學歷層次與提高競爭力等同起來,這其實助長了對研究生學歷的畸形需求,不利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熊丙奇認為。 針對企事業單位“學歷情節”的事實,熊丙奇表示,“用人單位一味提高學歷標準,導致‘學歷高消費’,引導受教育者追逐學歷,而不是根據興趣、能力進行學業和職業規劃。” 面對畸形學歷需求,熊丙奇指出,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也存在問題。“部分學位點設置不合理、存在功利性,師資力量跟不上,對人才管理缺乏過程管理與評價,在人才培養質量和結構方面與社會需求脫節。” 他建議,切實推進研究生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建立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扭轉公務員招考、國有企事業單位招錄人才中存在的“唯學歷論”不合理要求,引導學生理性考研。 |
相關閱讀:
- [ 09-28]探究考研熱背后動機:現實考量多于理想追求?
- [ 01-06]考研熱降溫的喜與憂
- [ 01-06]大學生考研熱降溫的喜與憂
- [ 01-04]“考研熱降溫”是個偽命題
- [ 01-02]“考研熱”降溫 讓人喜憂參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