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現象存在于世界各地,是許多國家共同面對的社會難題。校園欺凌現象在日本尤為突出,已經成為久治不愈的頑疾。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日本全國中小學共發生22.45萬起欺凌事件,創歷史新高,其中不乏日本青少年因遭受欺凌而自殺的慘劇。 2011年,日本滋賀縣大津市一名13歲男生因不堪校園欺凌自殺,引發日本媒體與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為防止類似事件頻繁發生,日本政府于2013年出臺了《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案》。法案實施至今即將迎來4周年的節點,但日本校園欺凌案件頻發卻絲毫沒有改善的勢頭,反而愈演愈烈。有日本專家指出,《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案》徒有形式,在有效防止校園欺凌問題上,校方與家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日本學藝大學教授杉森伸吉認為,日本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的原因在于日本社會集體主義式自我防范的文化,而欺凌問題在崇尚個人主義的國家就相對緩和一些。日本人為避免不被其他人討厭,具有強烈的自我批評及改進意識,傾向于改正自己的缺點,與周遭同伴保持步調一致。無法融入集體的人常被視為“弱者”“異類”,這些人甚至轉校生都可能成為被欺凌對象,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隨著手機在日本小學生中越來越普及,網絡欺凌數量也逐漸攀升。2016年,日本全國小學范圍內發生的網絡欺凌事件多達2072起。針對校園欺凌現象日益嚴重、特別是容易脫離學校與家長視線的網絡欺凌屢禁不止的情況,日本各界正在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應對。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從2018年起,日本奈良市的帝塚山小學將作為試驗點,引進一款軟件來防止校園網絡欺凌事件的發生。該軟件由美國新澤西州一家IT企業研發,網絡欺凌的受害人或目擊者,可通過該款軟件將信息或照片把欺凌狀況反映給所在學校。該軟件目前在全球擁有約300萬名用戶。該校校長池田節稱,早期發現欺凌的征兆很重要。由于軟件是匿名舉報,希望目睹欺凌事件的孩子不要做旁觀者,切實行動起來。 除此之外,認知網絡欺凌的講座也在日本各地相繼召開。去年,由京都當地政府、學校、警察等多方參與的“京都府校園欺凌問題對策聯絡會議”主辦了一場關于防止網絡欺凌的講座,約有260名教師及家長到場學習。專門從事校園欺凌問題研究的佛教大學教授原清治在該講座中指出,大部分高中生的家長都沒有對孩子使用智能手機做出規范。若家長能制定親子之間相互約束的手機使用準則,對孩子避免成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記者 賈文婷) |
相關閱讀:
- [ 02-16]校園欺凌“零容忍” 挪威力推新法案
- [ 01-19]墨西哥北部一校園發生槍擊事件(高清組圖)
- [ 12-08]德逮捕性侵中國女留學生難民 單獨往返校園和寢室被盯上
- [ 11-30]“伊斯蘭國”聲稱制造美國俄亥俄州校園襲擊案
- [ 11-07]敘利亞幼兒園遭空襲致8死15傷 校園血跡斑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