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 2016年,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加快推進。有序推進落實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修訂章程、建立健全董事會和完善治理結構、劃分業務范圍等改革舉措。通過改革,三家銀行的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充分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在支持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功能和作用。 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資產質量有所改善,涉農信貸投放增加,產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截至2016年9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為11.5%;按貸款五級分類口徑統計,不良貸款比例為4.3%,與上年末持平。全國農村信用社的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1萬億元和13萬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3%和9%。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金融機構存款規模、資本充足水平、資產質量、流動性狀況、風險管理水平以及公司治理等,逐步實施風險差別費率,有利于促進公平競爭,獎優罰劣,是發揮存款保險風險約束和校正作用的重要措施。 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2016年,監管部門建立了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金融機構和企業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政策法規司)司長徐衛剛表示,這一政策的實施,進一步豐富了境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好地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016年,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措施進一步完善。外匯局發布新規,對境外機構投資者實行登記管理,境外機構投資者應通過結算代理人辦理外匯登記;不設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境外機構投資者可憑相關登記信息,到銀行直接辦理資金匯出入和結匯或購匯手續,不需再到外匯局進行核準或事前的審批;資金匯出沒有鎖定期及分期匯出的安排。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30個境外機構或產品在中國人民銀行上??偛客瓿蓚浒?。 改革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管理制度。提高對RQFII和QFII機構外匯管理的一致性,推動境內金融市場開放。主要內容包括:參照QFII管理,將機構資產規模一定比例作為獲取額度(基礎額度)的依據,額度管理方式統一調整為余額管理。簡化額度審批管理,對機構基礎額度內的額度申請采取備案管理并自動獲取。便利RQFII資金匯出入。徐衛剛表示,相關政策實施以后,市場反應良好。 落腳于服務實體 未來,我國仍要深化各項金融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不斷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提高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效率,有效發揮利率走廊上限作用。 增強利率調控能力,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督促金融機構增強自主合理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繼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決策、執行、制衡機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實于日常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之中。 徐衛剛表示,2017年,外匯管理工作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為基本點,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落腳點,進一步推動改革,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研究與貿易有關的外匯貸款結匯和內保外貸的資金回流,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研究擴大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企業范圍,開展相關改革試點。進一步擴大自貿試驗區開放,發布統籌支持全部11家自貿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創新政策在自貿區內的先行先試。推進外匯賬戶改革,開展外匯賬戶清理整合和本外幣賬戶管理改革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外匯違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
相關閱讀:
- [ 02-20]三萬億保費僅2000億凈利潤 16家壽險逆勢增長有玄機
- [ 02-20]第23家銀行“搶灘”福清 泉州銀行福清支行正式開業
- [ 02-17]臺江“金融高低”產生虹吸效應 節后86家企業入駐
- [ 02-17]杜絕借“去產能”搞投機炒作
- [ 02-17]五百“金”企聚集臺江 春節開假以來已引進14家金融、類金融企業
- [ 02-15]機構:中英金融科技合作提供跨境發展機會
- [ 02-15]英媒:隨著金融科技蓬勃發展,中國移動支付遠超美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