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準扶貧攻堅戰役中,靈武市從本市實際出發,因村施策、整合資源,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通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創新“村頭建廠”等模式,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 特色種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2月22日,春雪過后的靈武市郝家橋鎮興旺村粉妝玉砌。在村子的溫棚種植區,記者看到,為了不影響棚內植物采光,沿硬化的路面兩邊“一”字排開的幾十座溫棚,卷簾上的積雪已被清掃干凈。掀開村民郭全忠家溫棚的門簾,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翠綠的韮菜鋪滿了整間大棚,和外面的冰雪世界形成強烈反差。 郭全忠正在打理棚里的韮菜。 “我這棚里的氣候就像海南一樣溫暖濕潤?!惫乙贿叴蚶砼锢锏捻儾耍贿呅χ鴮τ浾哒f。 郭全忠告訴記者,過幾天菜販子就要上門來收菜了,他得趕緊做好賣菜的準備?!斑@兩天韭菜收購價3.1元/斤,我這棚菜差不多能收割出6000斤,這一茬就有1.8萬元的毛收入?!?/p> 郭全忠家有4座大棚。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座棚一年產3茬韮菜,每茬產6000斤 ,按保守價2元/斤計算,一棚一年毛收入3.6萬元,減去成本純利潤達2萬元。靠著溫棚,郭全忠一年就能收入8萬元?!氨绕鹨郧胺N水稻、玉米一畝地1000元的產值,現在可是增長了20倍啊?!惫倚ρ?。 另一座溫棚里,村民童海軍和妻子正滿頭大汗地將西紅柿秧上多余的枝頭打掉。記者了解到,為了生計,童海軍打過工,養過牛,收入都不太理想。2013年,他響應政府號召通過貸款和向親友借錢建了兩座溫棚種西紅柿,在村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當年就收回了成本,第二年就創造了10萬元的經濟效益。嘗到了甜頭的童海軍將溫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有6座大棚?!艾F在我們兩口子已經干不過來了,還得雇人干 。今年我準備再貸些款,把種植規模再擴大。”童海軍開心地對記者說。 |
相關閱讀:
- [ 02-21]水利部長:加大水利科技扶貧力度 開建一批水利項目
- [ 02-20]精準扶貧:邁向治貧理性化和現代化
- [ 02-19]西吉縣:肉驢養殖趟出扶貧新路
- [ 02-17]科技部2017年將開展“百千萬”科技扶貧工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