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華資料圖 央視網消息1984年3月29日,還在刷漆鋪磚的國家專利局辦公室前來了一個年輕人。他的手里拿著“申請專利者在此排隊,第一名航天207所”的紙牌,舉起來掛在門框上,周圍四散的人群看到這個年輕人做了排頭兵,便自覺的開始排隊。這個年輕人就是胡國華。 原來,1984年,我國第一部專利法正式頒布,4月開始實施。得知這一消息后,當時在航天部二院207所工作的胡國華萌生了爭取第一項發(fā)明專利、讓國家一號專利“花落”航天的念頭。為了確保航天人能取得第一項專利,胡國華提前來國家專利局打探。他找到了受理專利申請的辦公室,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申請,周圍卻已經有不少人和他一樣在徘徊觀望。胡國華靈機一動,寫了一個“申請專利者在此排隊,第一名航天207所”的紙牌,原本不知該怎么辦的人群就被胡國華帶動排起了隊。 當天下午,胡國華帶來被褥,在辦公室外等了三天三夜,1984年4月1日,終于第一個送交了專利申請書。1985年12月,胡國華順利拿到了國家專利局頒發(fā)的專利號為“85100001.0”的證書,成為新中國“第一號專利”發(fā)明人。他申請的這一專利名稱為“可變光學濾波實時假彩色顯示方法和裝置”,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張從衛(wèi)星上拍地球的黑白圖片根據(jù)某種特征變成彩色圖像,從而看到更多的信息。 不忘初心只因航天夢 1966年,23歲的胡國華從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北京物理所工作。1970年,他帶著原研究課題,轉入七機部(后為航天部)二院207研究所,從事光學研究,從此航天夢就深植胡國華的內心,成為他這么多年堅持研發(fā)產品的動力。 他所在的激光組,是我國最早開展現(xiàn)代物理光學研究的單位,起步并不晚,但因科研設備原理新、要求高、產量少,需花大量外匯從國外進口。胡國華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很不平靜,他就決心設計一套價廉、通用、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化光學實驗裝置。 設計的路上充滿了艱辛。他遇到的困難是巨大的:沒有助手、沒有經費、沒有廠房,甚至連放置一臺新試制的實驗儀器的實驗室也沒有。胡國華遇到的困難引起了鄧小平的重視,在得到所、院、部和中央重要負責同志的支持后,胡國華的信念更加堅定了,他夜以繼日地進行研制與攻關。 一次他為設計復位誤差不超過千分之一毫米的“可復位裝置”,走路想,吃飯也想,與人照面都視而不見。一天夜里,他設計完成了另一種裝置,因用腦過度,忽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見了,直到次日中午才恢復了視力。 1980年,胡國華又研制出“全息照相和光學信息處理實驗系統(tǒng)”共15套60多種裝置,包括激光器、防震臺,光學和機械部件,可以做全息照相、激光散斑、圖像頻譜分析、空間濾波、光學信息處理等幾十項現(xiàn)代光學實驗,應用十分廣泛。它可以使模糊的電子顯微鏡圖像或衛(wèi)星照片變得清晰,可以促使比電子計算機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光學計算機早日實現(xiàn)等等。這套實驗系統(tǒng)的試制成功,填補了我國光學科研設備的一項空白。這在當時只有美國等少數(shù)國家才能制造和使用。 七旬老人退休“種太陽” 作為一名航天人,胡國華的內心里永遠都有一個“航天夢”,他把最好的年華獻給了航天事業(yè),退休之后,胡國華依然堅持著自己的航天夢,年過七旬也不停止。 近幾年,207所基于多年在光學領域的研究,又從對產業(yè)發(fā)展的未來著想,領導決定參與北京一家研究所的大型太陽模擬器研制的項目競爭,組建了一支有光學專家參與的研究團隊,用來制造一種直徑兩米的太陽模擬器。當時已經退休的胡國華也是其中一員。 胡國華研究了國內外有關制造太陽模擬器的資料后,根據(jù)207所的要求,開始挑戰(zhàn)研制造太陽模擬器。他不知疲倦地工作,為了能把制造太陽模擬器的部件購買到,他親自開車跑遍了北京城,找到有關生產廠家親自定制。為了一個部件,他先后到北京市通州區(qū)的一家光學生產廠去過多次,由于他要求的部件比較特殊,就連加工部件的技術人員也不太了解。因此,他又當起了老師,給技術人員講解制造光學部件的原理和要求。 那時胡國華已年過七旬,隊里的人都親切地稱他“元老”。胡國華說:“在科學上我一直沒有感到自己是個‘元老’,活到老、學到老。”他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同時也向青年人學習他們銳意進取的精神。 堅守如初航天無涯 專業(yè)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生活中,胡國華則利用所掌握的知識服務大眾。 退休后,胡國華曾經為北京新東安市場老北京一條街制造了空間聲鬼屋。通過空間聲設備結合聲光電,再現(xiàn)恐怖的場景。當時,游客們?yōu)榱四芤欢每臻g聲的科幻效果,排起長隊爭相體驗;胡國華還將光學知識應用到防偽技術方面,為新疆煙草公司制作防偽商標,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提高國家稅收做出了貢獻。 胡國華還經常用此幫助一些貧困國家。2016年4月,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一些科技工作者打算在東馬來西亞的一些山區(qū)建水電站,為當?shù)厝私鉀Q照明和生活問題。這時,他們找到胡國華,胡國華馬上為他們進行了策劃,并帶領他們去浙江金華考察。他把中國的技術帶到東南亞,既讓那些地區(qū)居民用上了電,也讓中國技術轉移,并獲得了經濟效益。 但做這一切,胡國華沒有賺一分錢。他花費自己的精力、智慧幫助他人,充分顯示了一個航天人的情懷,那就是豁達、大度,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愿意去做,毫不計較得失。 半個世紀的堅守始終如初,胡國華踐行航天夢的決心和信念無需反復強調,他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自己是一個航天人,踐行著自己的航天夢。(文/王若瑜航天科工二院207所供稿) |
相關閱讀:
- [ 11-08]長征五號成功首飛側記:航天人“長征”路上的里程碑
- [ 04-25]三代航天人熱議習近平對首個“中國航天日”重要指示
- [ 04-10]中國航天人開發(fā)“小銣鐘” 打破國外市場壟斷
- [ 02-27]中國將建青少年航校 超前培育軍事航空航天人才
- [ 10-16]外媒猜中國航天人超50萬 美專家批中國山寨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