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慶,高低起伏,氣勢磅礴。長江和嘉陵江蜿蜒其間,穿城東去。 一列列輕軌列車“騎跨”在單根軌道上奔馳,猶如一條條藍色長龍,時而跨江而過,時而穿山越嶺,時而在繁華市區的樓宇間穿行…… 20多年前,重慶曾被業內專家斷言“建軌道交通幾乎不可能”。20年后,重慶從零起步,從日本引進單軌技術,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再研發”的創新發展之路,實現了95%以上軌道設備國產化,打破了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已成為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運營車輛最多、客運量最大的單軌交通系統。 如今,年輕的重慶單軌交通產業,不僅“變不可能為可能”,為山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破解了市民們的出行難題,還作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代表,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將國產單軌鋪到越來越多的外國城市。 十年精挑細選,鎖定單軌交通 重慶又稱山城,上世紀90年代,幾乎沒人相信山城重慶能建成軌道交通。經過對不同制式軌道交通的長期調研,重慶認定了跨座式單軌。 正事兒君了解到,當時單軌交通系統在國內尚未出現,能不能成功大家都心里沒底。當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都在修建地鐵,唯獨重慶在全國率先選擇跨座式單軌,這次“吃螃蟹”需要極大的勇氣。 告別“日本人說”,建立中國標準 2000年,沿嘉陵江畔修建,穿越著名解放碑商圈的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終于上馬。 ↑在重慶市渝中區李子壩,軌道交通2號線列車穿樓而過。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是中國西部地區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也是中國首條跨座式單軌交通線路,于2004年11月6日開通。它東起重慶商業鬧市中心區的較場口,西至大渡口區鋼鐵基地新山村,設18座車站。其中渝中區李子壩車站位于大樓第8層,每當輕軌經過此站,遠觀此景甚是震撼。 2號線順利建成后,破解了不少山城市民的出行難題。但當時國內沒有跨座式單軌的制造基礎,只能引進日本的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而且成本高得嚇人。 于是,為擺脫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重慶在引進日本技術的同時,組織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大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鐵科院等10余個單位,對車輛、軌道梁、道岔系統、車輛轉向架等核心技術展開國產化科研攻關,研發成果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經過十余年的艱苦研發,隨著軌道交通3號線通車運行,重慶單軌95%以上的軌道設備已實現國產化,取得100多項專利,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一舉打破了日本等國家的長期壟斷。 與此同時,重慶根據市場需求,將原本只有四節編組車輛研發出六輛和八輛編組的新型車輛,將跨座式單軌升級為適合中大運量的交通系統,大大拓展了其市場空間。近期,重慶還研制出可實現無人駕駛的單軌列車,車輛的智能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不僅如此,作為后來者的重慶,還成為了世界首個跨座式單軌交通標準體系的創建者。 角逐海外市場,單軌駛向全球 走出去,是重慶單軌交通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重慶單軌的初次“走出去”,卻有些偶然。 2008年,韓國大邱市計劃建設一條單軌交通線,到日本洽談合作事宜。日本方面說:“要了解日本的技術,可以到中國重慶看看,重慶的軌道交通2號線就是在我們的協助下建成的,其核心技術均從日本引進,一定意義上就是日本單軌技術的示范線。” 于是,大邱市考察團來到重慶考察軌道交通,發現要建單軌交通線路,重慶要什么有什么,性價比還比日本的技術設備高。 2009年,重慶軌道交通設計和施工團隊前往韓國大邱市,為大邱市單軌交通線提供多項技術支撐。這是重慶單軌技術邁出的“走出去”的第一步。 隨后,重慶順勢而為,不斷加快重慶單軌“走出去”的步伐。 專家表示,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與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包括軌道交通)合作建設將是重點領域之一,而單軌的高性價比也適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受益于此,單軌交通產業將迎來廣闊的國際市場前景。 “出海”之路不平,呼喚政策支持 然而,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的激烈角逐,只靠優質的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年輕的重慶單軌交通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事兒君了解到,日前,重慶軌道交通海外市場拓展團隊前往印尼萬隆,參加當地軌道交通項目的競標。在競爭過程中,主要對手日本日立和加拿大龐巴迪的投融資利率僅為不到1%,而國產單軌卻高達5%-6%,盡管重慶單軌技術成熟,仍直接導致國產單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項目推進舉步維艱。 這已經不是重慶單軌產業第一次遭遇海外投融資高成本困局,當然,這也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走出去”面臨的普遍難題。 多名業內專家表示,國產單軌在海外市場要“走得快、走得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如盡快破解國產單軌海外競爭中的投融資高成本困局,國內控制引進同類技術,統籌國內資源“一致對外”,促進國產單軌產業健康發展。 |
相關閱讀:
- [ 02-22]習近平治國理政方略為何“圈粉”無數
- [ 02-20]【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大學生返鄉創業 帶動300余戶村民增收
- [ 02-20]【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強四個層級建設
- [ 02-20]【治國理政新實踐 內蒙古篇】“兩中心一平臺”創新社會治理 小社區營造大和諧
- [ 02-20]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劍”(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52)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