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8年首次大調 開啟醫保藥品談判準入機制 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何源)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國家基本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藥品目錄,即俗稱的“醫保藥品目錄”,是群眾看病報銷依照的最基本政策標準。我國從2000年到2009年期間先后調整發布了三版藥品目錄,覆蓋的藥品種類逐步擴大、用藥水平逐步提升,保障了群眾的用藥需求。但最近這些年,隨著人均壽命增加、疾病譜的變化,患者目錄外藥品費用負擔加重、臨床用藥需求脫節等問題開始顯現。藥品目錄何時調整、怎樣調整,牽動了千萬百姓的心。 人社部近日正式公布了2017年版國家藥品目錄。新版目錄共收載藥品2535個,比09年版本增加了339個,增幅超15%;其中兒童用藥增加了91個。這份維系著十四億中國人用藥需求的目錄調整后,將對百姓今后的看病有怎樣的影響? 2009年是中國“新醫改”元年。11月,人社部公布了09年版目前仍在執行的藥品目錄,收載藥品2196種,包括1164種西藥和1032種中成藥,基本涵蓋多數臨床常用藥品。但之后的8年,目錄長期未調整,患者負擔加重、臨床用藥需求脫節、創新藥無法進入目錄等問題逐漸顯現。 此次公布的2017版目錄,依舊延續“凡例、西藥、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四部分結構,西藥和中成藥部分共收載藥品2535個,比09年版本增加了339個,增幅達15.4%。 新一輪的藥品目錄調整,將重大疾病、兒科婦科藥品,以及現行目錄沒有覆蓋的治療領域作為新增藥品重點,同時支持創新藥。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何文炯指出,“藥品目錄非常重要,醫生配什么藥、哪些可以在范圍里開,涉及到保障待遇。疾病譜會變化,病在變化,藥也需要相應的變化。即使病不變,藥也要不斷創新、進步。所以目錄到一定時間必須換一換。” 由于藥品種類不多、適用劑型不夠,兒童用藥在全球范圍一直是個難題。鄭州市兒童醫院門診副主任王玲飛說,很多患兒需長期服用的藥眼下都沒進醫保,成為父母沉重的負擔。“例如生長激素,現在矮小的孩子很多,但是生長激素又比較貴,沒有被列入醫保目錄。一個月至少2000元。” 此次目錄中新增91種兒童藥品,接近全部增量的三成。調整后的目錄中明確適用兒童的藥品達到540個,進一步加強了兒童用藥保障力度。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介紹,現在很多兒童藥靠成人藥掰碎、變小劑量,都是在臨床通過大樣本病例來摸索,這是研發比較緩慢的過程,此次社保部門專門請了兒童藥的專家。 近年來,部分重大疾病、疑難病癥患者“一人治病、全家返貧”的新聞經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類似白血病、某些類別的淋巴瘤雖然常見,但臨床中必須的用藥,經常超出報銷范圍。合肥某三甲醫院李醫生介紹,比如糖尿病人合并有周圍神經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治療并發癥的藥物,不在報銷范圍之內。犯病時間長、經濟狀況不好,報銷的比例又不是很高,容易因病致貧。 按照“側重重大疾病用藥”的原則,此輪調整將癌癥、血友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的常用藥,基本都被納入了藥品目錄或談判范圍。宋瑞霖表示,這極大提高了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此次幾個大的腫瘤藥都放入醫保目錄,比如吉非替尼、易瑞沙等。醫保對重大疾病的回應,使得這些價格高、臨床急需的藥物有機會進入報銷目錄。今后腫瘤病人再用這些藥物要給予報銷。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鄭雪倩則認為,藥品目錄中增加兒童藥和重大疾病藥品的范圍,將直接鼓勵藥廠的研發生產,從而進一步降低價格。“血友病常治的藥卻買不到,還有一種常用治療白血病的藥便宜卻買不到。可能利潤比較小,如果藥廠不放進目錄,銷售和收入都會受影響。現在政府把這些進入醫保目錄鼓勵廠家生產,是一種導向。” 值得注意的是,2017新版目錄中還確定了45個擬談判藥品。其中包括近年來呼聲很高的“腫瘤靶向藥”。下一步,這些藥品將有望通過談判降低價格后,納入目錄范圍。“45”這個數字雖小,帶來的卻可能是千萬個病患和家庭生的希望。 在河南省中醫院主管藥師焦俊杰看來,醫保目錄再調整,部分數量雖不大,但極其危重病患群體的利益,需要被關注。例如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靶向藥,將近4000元/盒;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特羅凱,吃一個月就要花費上萬。不吃藥不行,吃藥幾乎等于用錢買命,最終要么放棄、要么需要社會施以援手。 這些患者的窘境,很快可能破解。新版目錄同步確定了45個擬談判的藥品,其中接近一半是腫瘤靶向藥,涵蓋白血病、肺癌、胃癌等常見腫瘤。這意味著專家和業界呼吁多年的“醫保藥品談判準入機制”,正式進入探索階段。 何文炯表示,“疑難雜癥,重病人需要用特殊藥。這種藥往往用的人少、價格貴,如果放入醫保目錄,基金會有影響。如果可以跟藥商商量,病人想吃的藥將來可能吃到。” 今年人社部就將啟動藥品談判,一旦范圍內的相關企業有談判意向、達成一致的藥物品種將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分析,通過談判打包的方式,批量采購使得藥價下降。比如單買2萬一盒,成批量有優勢,薄利多銷,藥廠會以優惠價格供應。 宋瑞霖表示,“用有限的錢、買最合適的藥”,談判的方式在保障患者用藥的同時,更是保證醫保基金平穩運行的合理手段。醫保作為支付方,在調整醫保目錄時,除了保證百姓有藥可用,還要看醫保支付能力夠不夠,有沒有這么多錢。這次制度上最大的進步是開啟了談判機制。 |
相關閱讀:
- [ 02-24]新版醫保藥品目錄公布關注兒童用藥、重大疾病用藥
- [ 02-24]醫保藥品新目錄新在哪:數量增加一成五 側重新藥抗癌藥
- [ 02-17]醫保支付標準最遲3月出臺 醫保藥品目錄同時發布
- [ 07-13]福建公立醫院看病費用降了|率先在全國實施醫保藥品支付新標準
- [ 10-28]全國超8成地區啟動大病醫保 將推醫保藥品支付標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