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內幕交易等現象仍時有發生 嚴重影響形象
2017-02-26 15:26:15??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周冬 劉寶琴 |
分享到:
|
中新網2月26日電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今天指出,近幾年“飛單”、內幕交易、“老鼠倉”雖然大幅度減少,但仍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行業的形象和聲譽。 國新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副主席李超等介紹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資本市場要服務實體經濟,我們都知道,現在證券基金行業的發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證監會也提出,要打造可以代表中國資本市場的國家隊,我想問證監會對于提升證券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競爭力有何考慮? 李超說,經過不斷努力,證券基金行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公司治理結構得到改善。掏空證券公司,甚至大規模挪用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在多年前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經過整治,這些年已經基本杜絕。(二)行業勤勉盡責意識逐步提高。過去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造假甚至配合造假情況比較普遍。2016年這些情況有所改善,去年以來證券公司主動督促一些有瑕疵、有問題的企業撤回IPO的申請,大概有80、90家。(三)合規風控體系初步建立。(四)對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重視程度得到提高。 他表示,也要看到,我國證券基金行業的發展水平、質量與經濟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協調,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明顯。一是行業的經營理念還存在偏差,部分機構存在片面追求規模、追求短期效益,但主業不強、不精。二是合規風控的基礎不牢,有的還沒有達到全覆蓋,或者說風控合規形同虛設。近幾年“飛單”、內幕交易、“老鼠倉”雖然大幅度減少,但仍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行業的形象和聲譽。三是勤勉盡責仍然不夠。對于基金公司來講,承擔的是為投資者管理資產、管理財富的責任;證券公司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為資本市場輸送質優的產品。這方面行業確實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守門人”和融資“鑒證人”的作用。四是專業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方面也有差距,特別是目前還沒有具備國際影響力、一流的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剛才您問到的國家隊,是不是說的是這種比較有影響力、有核心競爭力的機構。 |
相關閱讀:
- [ 01-20]涉內幕交易被罰110萬 “最忙獨董”被禁十年不得入市
- [ 01-16]審計署:對權錢交易、貪污受賄、內幕交易等“零容忍”
- [ 01-06]證監會對4宗涉內幕交易短線交易案件作出行政處罰
- [ 09-24]廈兩男子因股票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獲刑 男子網上銷售有毒減肥膠囊
- [ 09-24]因股票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 廈兩男子一審獲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