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2月26日電(記者 林浩 蔣雪林) “要培育出國際一流水平的民辦學校,地方政府在制定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細則時,可借鑒美國哈弗、斯坦福等國際知名私立學校的發展經驗,為中國民辦教育提供成長壯大的土壤。”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經濟及金融學系教授俞偉峰說。 2016年11月,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關于修改《中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要求2017年9月起,將民辦學校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實施“分類管理”,并確授權地方人大、政府制訂實施細則。2月26日,參加2017年廣西非公經濟轉型與發展論壇及系列活動的專家學者就地方如何制定實施細則等話題進行研究探討。 俞偉峰認為,在公共財政不能滿足所有公立大學的情況下,民辦學校的誕生是必然的補充,但是,教育是特殊的公共產品,對學生個人人生和社會發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外延性影響,民辦學校要實現良性發展,政府必須進行干預監管, 俞偉峰表示,在政治素養得到政府認可的前提下,決定一所學校好壞的是學校學生就業及就業后的工資收入情況,要想成為成功的民辦學校,一定要培養出大量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完成這項較難滿足的挑戰,學校自然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出臺后,就地方政府而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還應給予相關政策支持,妥善解決財產歸屬、管理權屬、分配制度、收費、招生、師資等相關敏感問題,創造民辦教育發展的軟環境。”俞偉峰說。 俞偉峰以國外知名大學為例指出,雖然原則上政府不可直接撥款給民辦學校,但不妨礙其采取發放低息或免息貸款等措施,讓民辦學校學生得到補助,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同時,政府還可出臺捐款享稅收優惠等針對性政策,鼓勵社會力量給予民辦學校支持。 出席論壇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姚凱也表示,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分“營利”和“非營利”兩個途徑對民辦學校進行管理,有利于調動民間資本發展教育事業的積極性,使學校更加專注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地方制定出臺實施細則時,既要做到中央精神的具體分解,還要考慮到地方特點和特色。 姚凱稱,在滿足政府監管要求和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可給予營利性民辦學校更多自主權,學費可由市場機制決定,具體課程由校方根據辦學特色設置。 “但是這絕不是沒有后果的放任自由,只有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受到政府和市場歡迎,他才有資格調整課程設置和學費,并享受相關稅費優惠。”姚凱說。 廣西民辦教育協會會長肖開寧在論壇中介紹,廣西現有民辦學校9500多所,在校生180多萬人,教職工10余萬,已成廣西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他建議,廣西制定《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細則時,應組建由人大、政府等相關部門組成的綜合領導小組,與教育主管部門、民辦教育行業組織、民辦學校辦學者和民辦教育服務師生、家長深入溝通,進行專業調研。 |
相關閱讀:
- [ 01-19]2016年全國民辦學校17.1萬所 在校學生突破4825萬人
- [ 01-19]非營利民辦學校應有更大發展空間
- [ 01-18]去年全國民辦學校共17.10萬所 在校學生4825.47萬人
- [ 01-18]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管細則:禁攤派費用或強行集資
- [ 11-16]解讀:義務教育營利性民辦學校,為啥不讓辦?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