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周年紀實
2017-02-26 18:09:01??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周冬 劉寶琴 |
分享到:
|
“清水”和“綠化”兩項工作也齊頭并進。 三地推進水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由于多年網箱養魚造成嚴重水體污染的河北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目前已經全面啟動集中清理工作。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持續推進,三地完成造林1753.8萬畝。 產業一體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 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區尚沒有形成相互銜接的產業發展鏈條。北京一些科技企業定制電腦面板等,苦于周邊地區缺少類似產業配套,不得不舍近求遠,將訂單發到深圳等地。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啟動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3年來,三地聯合推動產業升級實現“1+1+1>3”的效果,努力打造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優勢產業集聚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 在滄州,北京現代汽車滄州第四工廠2016年10月竣工投產,整車設計年產能30萬輛,發動機設計年產能20萬臺; 在曹妃甸,總投資439億元的首鋼京唐公司二期項目已于2015年開工建設,這將使首鋼成為國內年生產能力最大的單體鋼廠; 在天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管委會于去年底揭牌,已新增注冊企業35家; …… 3年來,河北引進京津資金11041億元,占全省同期引進省外資金的一半以上;天津引進京冀項目4856個、資金5226.74億元,分別占全市引進外省份項目和資金的35.6%和44%。僅2016年,北京企業在津冀兩地的投資認繳額分別增長26%和100%…… 優化區域產業布局,聚焦京津冀“三軸一帶”,正猶如一柄威風凜凜的“方天戟”。 在改革創新中打開新空間——破題闖關,匯聚動力:重塑體制機制提供制度保障,試點示范構建全新格局,營造萬物生長的良好環境 “要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邁出的每一步、實施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在現實中接受考驗。 如何使京津冀協同發展建立起科學長效的機制,真正實現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時刻牽掛于心,反復強調構建體制機制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26日的重要講話中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其中關鍵之處就是要下決心破除限制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 “如果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崛起主要靠對外開放來啟動,那么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多瞄準區域內資源的協同優化,向改革創新要效益,承擔起經濟人口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的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以改革創新為指引,重構新體制機制。通過3年的探索和實踐,一批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重大改革舉措穩步落地,區域發展示范效應逐漸凸顯。 以創新驅動為理念,搭建協同發展新平臺—— 中關村是創新的代名詞。如今,這一創新的火種已在幽燕大地呈現燎原之勢。 目前,中關村企業累計在津冀設立分公司2709家,設立子公司3032家,創新資源輻射外溢不斷提速。目前三省市已建設眾創空間200余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創新的協議。 以重構新機制為抓手,推動市場要素優化配置—— 稅收分享在企業疏解搬遷過程中直接影響著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也是最難突破的領域之一。 2015年6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從頂層設計上掃除了因地區間稅收利益博弈帶來的障礙。 在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兩地利益采用“442”分配方式,入駐企業產生的稅收由海淀、秦皇島兩地政府各得40%,另外20%共同設立產業發展基金,進一步培育新興產業。 打破舊藩籬,迎來新天地。 在各地各部門的努力下,國家食藥監總局于2016年7月批復同意京冀協同發展醫藥產業轉移的監管措施,在滄州的“北京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可以由北京市食藥監局異地監管和審批,在全國開了先河。目前,這家產業園已經吸引60多家北京等地的醫藥企業落戶,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打造試點示范,復制推廣創新經驗—— 3年來,京津冀不斷破除體制機制束縛,勇于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已經有諸多經驗為其他地區乃至全國所借鑒。 過去,由于通關流程的相對封閉和獨立,企業經常需要在屬地和口岸之間奔波。2014年7月1日,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率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啟動,隨后,石家莊海關加入,區域通關一體化模式逐步拓展至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地區。 興(隆口)延(慶)高速作為全國首個公開招標的PPP項目開工建設;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出136項措施;引灤入津橫向生態補償、區域碳排放權交易、亞太經合組織綠色供應鏈等試點深入開展…… 隨著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示范項目和舉措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京津冀三地變化猶如春潮涌動。 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從地圖上看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金三角”,簡稱“通武廊”。 一個好漢三個幫。3年來,“通武廊”三地密切合作,甘當改革創新協同的“試驗田”。三地簽署了人才合作框架協議,推出了人才綠卡、鼓勵企事業單位間科研人員雙向兼職等10多項先行先試政策;還將設立“通武廊”協同發展辦公室,在交通、生態、產業協作、跨界監測等方面統籌發展。 教育資源不斷打通,濱海新區設立了“北京班”;醫療機構合作機制不斷完善,津冀43家核心醫院牽頭組建了包含476家合作醫院在內的43個區域醫療聯合體,三地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加快落實…… 3年來,一系列改革創新帶來了人們看得見的實惠,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積跬步以至千里。一個幽燕大地協同發展的光榮夢想,正逐步走來,變成現實…… 御風前行駛向光明彼岸——跨越時空,砥礪奮進:一張藍圖干到底,為區域協同發展探出嶄新路徑,打造中國發展新的支撐帶 “方法要明確,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2015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 2017年2月17日下午3點鐘,中國工程院218會議室,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第75次全體會議正在這里召開,對這項戰略實施的下一步重大議題進行研究討論…… 專家咨詢委員會的16位委員包括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等多位院士和涵蓋國內目前頂尖級的交通、產業、生態、規劃等專家,可謂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智囊團”。 由中央批準成立的專家咨詢委員會,開展咨詢規模層次之高、涉及面之廣,在國內尚屬首次。“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到攻堅階段,委員會需要進一步加深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調研,主動做好咨詢工作。”鄔賀銓說。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27日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所強調的,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歷史性工程,必須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發揚“工匠”精神,精心推進,不留歷史遺憾。 3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實現了良好開局,但更加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路上…… 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這正是京津冀整體四大定位中的首要目標。 綜觀以美國紐約、美國芝加哥、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日本東京、中國上海為中心的世界六大城市群,京津冀要躍居為新的世界級城市群,還需要在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疏解等重點領域上不斷突破發展。 從京津冀經濟體量上看,目前三地GDP超過1萬億美元,要達到世界級城市群,經濟總量未來要對標2萬億美元,這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奮斗。 更重要的是,一個地區經濟總量的真正提升,是要依靠改革創新,從結構調整、提高勞動生產率中來,形成一個分工有序、體系健全,部分產業具有全球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據測算,多年來北京中關村的科技成果4%在本地轉化,百分之八九十在珠三角、長三角轉化,原因在于京津冀大地上創新后續發展的產業和環境尚沒有及時跟上。 “進一步改革創新,著力解決京津冀統一要素市場發展滯后的問題,消除市場顯性和隱性壁壘,已是眾望所歸。”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說。 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抱團式發展方能迎來新生機—— 協同發展,并不是一場簡單的“迎來送往”,而是產業升級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同時進行,需要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生態等多個方面推進,才能打造我國經濟新增長極的樣本。 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是三地共同之痛。治理環境、清潔水、大氣污染防治等一批重點工程尤其需要加強頂層設計,三地緊密溝通,聯防聯治。 面對前行中的困難,既要尋求最大公約數,積極穩妥推進;更要著眼長遠,協調好短期和長期利益,更加堅定不移地推進。 “推進這項戰略繼續破浪前行,必須大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這需要各方通過規劃、基礎設施、政策、公共服務來引導,優化行政資源配置,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市場壁壘。”張軍擴說。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猶如一場新長征,奪取新的勝利,還有不少“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也有不少“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2017年,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近期目標的關鍵之年。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方面已在倒排任務書、時間表——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持續加大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力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 “2017年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近期目標的決勝之年。”北京市市長蔡奇說,將抓好一批專項規劃、重大政策、重點項目和合作協議的落地實施,確保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顯進展。 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給天津發展帶來了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得之如寶,失之不再。“貫徹落實這項戰略猶如天津市21世紀的平津戰役,我們要打好、打響、打贏這場新的平津戰役。” 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說,這一重大戰略給河北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是歷史性和轉折性的。“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縮小河北與京津發展水平的落差。”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正步入新的發展征程—— 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里,《不朽之城》和《古都巨變》兩部影片交替放映,在四樓“京津冀協同發展”展區則駐足了不少參觀者,詢問這項戰略引發的新變化。 規劃展覽館不遠處,天安門廣場上的正陽門靜靜矗立—— 這一古老城門歷經滄桑變化,今天它又將見證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華麗轉身,京津冀大地正在深度協同對接,描繪出壯麗的發展畫卷……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近期目標——2017年,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一批重大項目得以實施; 中期目標——2020年,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遠期目標——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共服務水平趨于均衡…… 屆時,一個新崛起的世界級城市群可期可觀,也將帶動華北地區成為一個有強大競爭力的區域中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帶。 使命,是對未來的美好向往,更是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方法要明確,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偉大的國家戰略,必將書寫出璀璨奪目的新篇章!(記者張旭東、王敏、安蓓、孔祥鑫、趙超、李鯤、李俊義) |
相關閱讀:
- [ 02-25]習近平:中國要變成一個強國,各方面都要強
- [ 02-25]習近平總書記關心北京冬奧會5個鏡頭
- [ 02-25]習近平:抓好城市規劃建設 籌辦好北京冬奧會
- [ 02-24]習近平: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規劃建設 著眼精彩非凡卓越籌辦好北京冬奧會
- [ 02-24]習近平簽署第六十三號、第六十四號和第六十五號主席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