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既是世界感受中國民主政治的一扇窗口,也是全球矚目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否隨著時序更替,一同步入春天? 5日上午9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充滿底氣與信心的作答,傳遞著中國經濟穩步邁入春天的關鍵訊息,蘊含著解答“世界迷思”的“中國答卷”,也是解碼未來中國經濟走勢的“金鑰匙”。 “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政府工作報告發出的強音。此前,外界關注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6.7%,創下自199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然而,另一組數據更不容忽視:盡管增速回落,但中國經濟總量邁上了“70萬億”新臺階;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由此可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戰略定力與堅定信心,為未來經濟發展勾畫出一幅穩中向好的新圖景。 一枝先報春消息,萬紫千紅次第開。 信心源自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為經濟發展蓄能增勢。經濟結構轉型取得的成就,比經濟增長本身意義更為深遠。雖然增速放緩,但增長“含金量”提高,預示著中國經濟發展后勁十足。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是一個化蛹成蝶的轉型升級過程”。這不僅源于對經濟發展階段和趨勢的準確把握,更是主動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不斷提高,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持續降低,國民總收入增速跑贏GDP,詮釋著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總指揮棒,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效。歷經磨煉的蝴蝶,正迎著春風,振翼而出。 信心源自依靠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實體制造業轉向“質量”和“創新”。質量之魂,存于匠心。既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也要一面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一面培育壯大新動能,合力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光榮的奮斗過程中,機遇由國有企業與非公經濟共享,大企業與小企業同勉,新經濟與傳統經濟并肩。鋪天蓋地、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激活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細胞,調動創業創新的每一份力量,必能匯聚起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滾滾春潮。潮起潮涌之間,正是活力、動能、希望之所在。 |
相關閱讀:
- [ 03-06]一圖了解: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民生細節
- [ 03-06]十大關鍵詞讀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分量
- [ 03-06]【大家談】二維碼印上政府工作報告,監督政府就要這樣方便
- [ 03-06]把發展成果落到增進人民福祉——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回應社會關切
- [ 03-06]【全國兩會地方談】飽蘸民生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有“味”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