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第五空間的“五朵金花” ■記者 鄒菲 通訊員 任銀妮 大年初三,王雯娟拖著拉桿箱走出人潮涌動的北京西站,匆匆奔向營區。 從車站到營區,路程近50公里。出租車一路飛馳,都市的繁華景象漸漸消失,最后定格在王雯娟眼前的,是一座偏僻的郊區小鎮。 進入宿舍,褪去毛呢大衣、脫下過膝潮靴、卸掉唇彩、扎起馬尾,然后換上天藍色的飛行服,蹬上戰靴……一轉眼,靚麗可人的都市潮女變成了英姿颯爽的女軍人。 王雯娟將要走上戰位,接替上一名飛行員擔負春節戰備值班任務。 作為陸軍航空兵首批武裝直升機女飛行員,王雯娟的戰位在戰場上被稱作“第五空間”。 這曾是一個中國男性軍人專屬的戰斗空間。2014年,王雯娟和其他4個姐妹完成改裝任務,正式進入陸航戰斗序列,改寫了這一歷史。她們被戰友們稱為“五朵金花”。 這些年,向新的戰斗崗位和空間挺進的女軍人,豈止武裝直升機飛行員。女殲擊機飛行員、女特戰隊員、女導彈號手、女無人機“飛手”……越來越多的戰位稱呼前被冠以“女”字,女性在中國軍隊中的角色擔當,硝煙味越來越濃,分量越來越重。 相對于普通女性,她們在“刀尖”上舞蹈,在硝煙中穿行。她們既是鄰家女孩,又是戰場之上的鏗鏘玫瑰。特殊的戰斗崗位給她們的青春抹上了不同尋常的色彩。 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五朵陸航“金花”。 “戰場上,敵人可不管開直升機的是男還是女” 屈膝、俯身、咬緊牙關,一次次拉起沉重的杠鈴……空勤樓體能訓練室里,廖潢小川正在完成今天的“功課”,白皙的臉龐滿是汗水,打濕的劉海兒緊緊貼在了額頭上。 這形象,與微信頭像上那個萌妹子簡直判若兩人。從身形上看,廖潢小川是5名“女飛”中最瘦小的一個,但大家都承認,她力氣最大。 “可別把我寫得像是女漢子!”這個性格開朗的湘妹子笑嘻嘻地對記者說:這把力氣都是被逼出來的。 飛行并不像“自由翱翔”這個詞描述得那么輕松,一個飛行員沒有好的體力、耐力,怎能駕馭戰鷹? “戰場上,敵人可不管開直升機的是男還是女。”廖潢小川對教員的這句話記憶深刻。 “沒有分別”指的是訓練標準上,達到同一標準男女所需付出的努力卻大不相同。有時候,男飛行員能輕而易舉完成的訓練,女飛行員則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讀航校時,廖潢小川曾是同級“女飛”中力量最差的。為增強體能,她除了正常的跑步、杠鈴等訓練,還和戰友一起推卡車。10來噸的車輛,她們一次能推出20多米…… 靠著這樣的高強度訓練,5名“女飛”先后完成了教練機、殲擊機等多型固定翼飛機的改裝訓練,還掌握了橫滾、筋斗等特技動作。 有此基礎,完成從殲擊機到直升機的“降級飛行”,豈不“小菜一碟”? 第一次在訓練場看直升機飛行演示時,姑娘們很自信。“直升機懸停,不就是保持平衡嘛,操作應該不難!”周嬌還記得“懸停”動作留給自己的最初印象。 當親手操作時,她才體會到其中之難:“我還沒怎么動操縱桿,飛機就像是炒鍋里的豆子一樣翻騰個不停……” 贠璐比其他4名姑娘早一年到陸航。“直升機氣動性能完全不同于殲擊機,懸停其實是個動態平衡,需要不斷做微小的操作修正。”她說。 小小的修正過程,很考驗腕力、握力。這對于女孩子的纖纖細手來說,極不容易!一次連續幾個小時的訓練過后,吃飯時周嬌的右手抖得都拿不住筷子。 經過反復訓練,周嬌終于拿下了這一課目。轉型陸航兩年多來,“女飛”們已在數十個課目實現“單飛”,培養周期比常規時間大幅縮短。 “她們是女士,更是戰士,練習本領,沒有戰士愿意落后。”旅長張治林如是評價道。 圖片攝影:陳凱、本報記者 鄒菲 “直升機落地之后,我也只是個普通女孩” 一串淡紫中透著暖黃的小花環,就那么隨意往床頭的臺燈上一搭,王雯娟的飛行員宿舍在簡潔、規整之外,竟多了幾分藝術氣息。 如果你是從微信朋友圈認識的這個湖北姑娘,很難第一時間將她與整日駕馭戰鷹的“女飛”聯系起來。秀插花作品、曬自拍照、轉“雞湯”……普通女孩對生活的樂趣,在這里都能找到。 “直升機落地之后,我也只是個普通女孩。”王雯娟從不覺得相比其他女孩自己有什么特別。訓練之余,她喜歡彈一種叫“尤克里里”的小吉他。 其他4名“女飛”同樣各有所愛。贠璐喜歡“不會過時”的鋼琴曲,廖潢小川報了個擊劍訓練班,蒲玉婷最近在通過視頻學習艾灸,文靜的“川妹子”周嬌則彈得一手好琵琶…… 這些興趣愛好,都與常人無異。但若細究下去,卻頗有深意—— 插花是要培養耐性,聽鋼琴曲是為了凝心靜氣,擊劍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勇敢,艾灸是為了幫助戰友治療傷病……看似普通的愛好,其實有意或無意都在與飛行訓練掛鉤。 這些姑娘在嚴酷的飛行淘汰訓練中堅持下來,飛行這個職業的特點已融入到她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第一次到駕校學車,王雯娟下意識地把分道線當成了機場跑道中心線,一不留神就把車開到了分道線上行駛,偏離了還不停修正。 蒲玉婷的丈夫也是一名直升機飛行員。結婚登記時,兩人特意把日子選在了11月11日。這一天,對常人來說是“購物節”“光棍節”,但在他們心中,這是當初步入飛行員行列便刻下深深烙印的“空軍節”。 夫妻倆同一個單位,然而,由于有各自的飛行訓練,工作日兩人都住在自己的飛行員宿舍。蒲玉婷對丈夫開玩笑:我們這是“周末夫妻”。 前不久,周嬌懷孕了,成了一名“準媽媽”,飛行訓練不得不停了下來。因為懷孕、生育,“女飛”的飛行生涯相比男飛行員更短暫。周嬌下定決心:“我得比普通產后媽媽恢復更快一點……” “女飛”們心里都明白,做一個飛翔在天空的女軍人必須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去年,空軍女飛行員余旭犧牲后,陸航“女飛”們都含淚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祭奠。有人為其祈愿,“愿你下輩子做個普通的姑娘,平淡幸福地過一生”,也有人相互以“擁抱”的表情符號安慰彼此,“大家都要好好的”。 對于這群“會飛”的女孩來說,她們也渴望擁有一份普通幸福…… “肩上能夠扛起責任,心中自然會生出勇敢” 軍人犧牲豈止在戰場,流血犧牲又豈止男軍人。去年11月,余旭的犧牲,讓人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5名陸航“女飛”或多或少都與余旭有過交集。同為我國第八批女飛行員,贠璐和余旭曾是朝夕相處的舍友。其他4名姑娘則要晚一級,在微信上,她們經常稱余旭為“小魚姐”“旭姐”;周嬌和余旭還是很要好的老鄉,兩人老家相距不過20公里…… “失眠后昏昏沉沉到天亮……小魚姐,生命無常,我們這一行更是體會深刻……為你祈禱,愿大家起落都平安。”噩耗傳來,一名姑娘在朋友圈里默默留言。 “身邊戰友的離去,讓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2012年,蒲玉婷第一次參觀空軍航空紀念館,望著刻滿飛行烈士姓名的紀念墻,心中充滿敬畏。 去年9月,當她再次來到紀念館,循著紀念墻瞻仰到最后,突然淚水涌出——新增的那個名字,正是自己在飛殲七時其他大隊的一位教員。 飛行員從來都是充滿了危險的職業。從1952年3月8日我國第一代女飛行員駕機飛過天安門城樓上空以來,中國女軍人已投身這個戰位整整65年。 65年來,中國女軍人先后征服了教練機、運輸機、殲擊機……如今,5朵陸航“金花”正在挑戰一個全新的飛行戰位——武裝直升機。 “相對于高空高速的殲擊機,武裝直升機是低空作戰,風險也很大。”陸航某旅飛行二大隊大隊長鄭明明說:“離地三尺就有風險。” “飛行是勇敢者的職業,不能因為有戰友犧牲,我們就停滯不前。”贠璐認為,既然選擇了飛行,不管承受多少艱辛,都要勇敢往前飛。 勇敢,首先是內心本來的強大—— 得知余旭犧牲的消息后,廖潢小川雖然自己哭得稀里嘩啦,卻一連幾天都若無其事、東拉西扯地和父母通電話,而且總是選擇在新聞聯播時段。“我不想他們看到這樣的消息為我擔心。” 贠璐至今記得第一次駕駛直升機飛夜航的情景:“天地一色的漆黑,就像是飛進了黑洞,時空感盡失……哪個姑娘不怕黑啊!” 盡管額頭、手心沁出了不少汗水,贠璐最終還是征服了夜航。如今,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女性武裝直升機機長。 前段時間,一部影片《薩利機長》熱播。看了這部講述一名民航機長處置危急情況的影片過后,贠璐對“勇敢”一詞又有了新的認識:“肩上能夠扛起責任,心中自然會生出勇敢……” 生活中,她們美麗,微信圈里曬自拍、秀心情、轉“雞湯” 訓練場上,她們勇敢,駕馭戰鷹能“一劍封喉” |
相關閱讀:
- [ 02-25]廈航招女飛行員要求嚴格 差5毫米也不能“飛”
- [ 02-13]女飛行員機上鬧事咆哮稱已離婚 致飛機延誤起飛
- [ 11-18]關于女飛行員余旭的3條謠言
- [ 11-18]青春無悔,夢在空天——追記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余旭烈士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