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面臨諸多現實挑戰,如經濟復蘇乏力、增長動力不足、貿易投資低迷等。在此背景下,一些西方人士開始懷疑開放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前景,甚至認為是開放帶來了本國資本流失、經濟發展疲軟、就業形勢嚴峻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于是,對開放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情緒與貿易保護主義言論頻頻出現在西方媒體報道中。事實上,貿易保護主義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堅持開放發展是各國經濟乃至整個世界經濟走出低迷的良方。 從短期和局部來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有可能緩解一些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矛盾。但從長遠和全局來看,它不僅無助于這些國家經濟社會問題的根本解決,而且會導致國際關系中以鄰為壑政策的盛行,整個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都會惡化,致使世界經濟發展空間急劇收窄,甚至有可能使各國幾十年來努力推動的貿易自由化成果毀于一旦,導致世界經濟陷于長期蕭條。我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之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統計,僅在2016年上半年,我國出口產品就遭遇來自17個國家或地區發起的65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案有46起,涉案金額達90億美元。這種現象發生的背景,就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我國對外貿易遭遇困難也會使世界經濟發展受到很大負面影響。如果各國對外貿易和投資都遭遇困難,必將使萎靡不振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我國古人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世界經濟發展也是如此。只有各國堅持開放發展,世界經濟才會富有活力;只有各國堅持合作共贏,世界經濟才會發展繁榮。如何摒棄貿易保護主義的狹隘思維方式,以開放發展助力世界經濟走出低迷?首先,可以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堅持開放、包容、普惠、共贏,打造創新發展、聯動融合的開放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以亞太地區為例。亞太經濟發展需要深化區域合作、擴大互利共贏,努力讓亞太自由貿易區構想早日成為現實。其次,可以打造多元合作平臺,實現共贏共享發展。各國應堅持共同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聯動發展,與其他國家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的多元合作平臺,共同分享經濟全球化紅利,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再次,在開放發展中尋找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新思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仍在發酵。盡管各國都采取了應對措施,但仍然未能避免世界經濟陷入“新平庸”。世界經濟增長迫切需要新動力、新思路。對此,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將從自身做起,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創新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中國方案、帶來更多機遇。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將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而且將惠及世界經濟。各國秉持開放的心態加強交流合作,就能在互利共贏中開辟世界經濟發展更廣闊的空間。 (陳卓群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