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人民網記者金洪花攝
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金洪花)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吉林代表團6日下午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對境內外媒體進行開放。
在記者提問環節中,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回應了有關“投資不過山海關”“人才流失嚴重”等唱衰東北經濟的論調。他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的指引下,吉林不僅顯示了老工業基地的優勢,而且新舊動能轉換的速度也在加快,活力也在持續地增強。

吉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并向媒體開放。人民網記者金洪花攝
巴音朝魯說,這些年來吉林圍繞發展軟環境做了很大的努力,把發展軟環境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已經有了很多新的變化,包括思想理念的變化、政府的職能轉變等等。在簡政放權方面,從原來的近600個審批事項減少到了192個項目,成為審批事項最少的一個省份。
巴音朝魯表示,在去年民間投資下滑、徘徊不前的背景下,吉林的民間投資逆勢上揚,民間投資增長12%,占了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74%,投資者的信心大大增強。吉林省創新創業的氛圍也變得更加濃厚。一些重大的平臺載體,比如長春新區、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衛星航天信息產業等都成為了吸引人才的重要渠道。長春新區去年經國家正式批準之后,8個月時間里聚集了國內外的高端人才104名,引領了50多個生物醫藥、光電子科技方面的項目。
在談到經濟發展積極態度的同時,巴音朝魯也坦陳了吉林省遇到的挑戰和壓力。他說,我們面對各方面的挑戰、壓力,有經濟下行的壓力,有調結構轉型升級的眾多困難,又有唱衰東北的論調,對振興吉林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巴音朝魯表示,吉林是一個老工業基地,而東北人最具有工匠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原因是“立根原在破巖中”?!叭螤枛|西南北風”,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們認準的方向、認準的道路,都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這個方向、這個道路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在這個新理念的指引下,吉林不僅顯示了老工業基地的優勢,而且新舊動能轉換的速度也在加快,活力也在持續地增強。
巴音朝魯說,吉林省發展的軟環境建設還需要走很長的路,但我們有信心在吉林省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生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作為老工業基地,培育社會誠信,建設法治,更好地創造一個市場經濟發展的好環境,培育出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主體。

代表們認真審議。人民網記者金洪花 攝

代表們認真審議。人民網記者金洪花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