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織“三張網”防電信網絡詐騙
2017-03-08 10:25:42??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視頻:工信部長苗圩:2016年電信詐騙報案數量下降8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人大代表建言織“三張網”防電信網絡詐騙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在中國時有發生,對此應如何防范?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言為保護中國民眾個人信息安全織出“三張網”。 中新社發 吳興公安 攝 “技術網” 信息技術發展帶給人們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偽基站”、改號電話等詐騙方式層出不窮,亦令民眾防不勝防。 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看來,技術帶來的問題還得靠技術解決。“‘敵人’率先用什么大數據、云計算甚至人工智能,你要防他也一定要用這個武器武裝起來。” 在這一問題上,與電信詐騙“死磕”多年的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偉才也是個“技術流”。他建議,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利用技術手段對境外撥入的改號電話實施攔截,“現在境外改號電話實施詐騙現象非常突出,這樣會大大扭轉形勢。” 廣州律師協會《廣州律師》雜志主編陳舒則強調“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依法得到用戶個人信息的單位有義務做好防護措施。她對記者表示,三大電信運營商均有強大技術后盾,作為人大代表要推動這些企業把嚴關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有技術就要想辦法去研究(防范措施)。” 中新社記者 鐘欣 攝 “制度網” “大家認為大數據是金礦,但應該怎么去挖這個金礦?”作為基層代表,來自深圳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育彪對這一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很著急,“在信息化時代,保護公民信息很迫切。” 作為法律從業者,陳舒給出的答案是加強相關立法,做到“預防為主、打擊為輔”。她指出,當前中國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分散在多個領域,法條間銜接不夠嚴謹,容易產生漏洞,希望未來制定一部集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織就沒有漏洞的天羅地網”。 作為相關行業從業者,馬化騰則觀察到,制度建設已初見成效。尤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銀行等相關方都行動起來落實了實名制,監管部門也在加大對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專項打擊。他呼吁相關方面從立法、執法層面繼續作為,堵住個人隱私信息倒賣這一詐騙犯罪的主要來源。 法律制度體系完善有其過程,中國在不斷行動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傅瑩透露,全國人大即將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中明確規定了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正在審議的電子商務法中也納入了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規定。 “信用網” 對實施詐騙者應該怎么罰?有代表給出的答案是“一處受限,處處受限”。 談及自身責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簡勤接受記者采訪時態度明確,“我們一定保護用戶的各類信息安全,盡力讓客戶不受騙,并且已根據法律法規建立了一些詐騙信息攔截系統。” 但他認為,在讓詐騙者做不成的同時,還應讓他們不敢做。“偷信息、賣信息的人,在征信系統中記一筆。一旦信用體系崩潰,以后他出門什么事都做不了,自然就不敢了。” 對此,官方此前已發文要求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對嚴重危害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等行為,要依法依規實施行政性、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約束和懲戒措施,大幅提高失信成本。 |
相關閱讀:
- [ 03-02]三明警方破獲一起網絡詐騙案 涉案200余萬元
- [ 03-01]校園兼職成網絡詐騙“重災區” 大學生易中招
- [ 03-01]福州現新型網絡詐騙 先“呼死你”再盜網購賬戶
- [ 02-06]春節廈門30起網絡詐騙成案 多被美色沖昏頭
- [ 02-04]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發案大幅上升勢頭得到遏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