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17-03-09 07:20:20??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這是王毅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兩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王毅: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每年全國人大都安排我在3月8日舉行記者會。這使我有機會能夠當面向在場的女記者們、向所有女同胞們致以節日的祝福,祝大家天天高興、事事順遂。同時,我也要向所有媒體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是你們在中國外交和國內外民眾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現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今年5月,中國將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方此時舉辦高峰論壇有什么考慮?希望達成什么目標? 王毅:再過兩個多月,我們就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據目前統計,20多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50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100多位部長級官員以及總共12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代表將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屆時,除了領導人出席的圓桌峰會以外,還會有更大范圍的高級別會議以及圍繞“五通”也就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并行召開的六場主題會議。北京,將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一帶一路”,將繼續成為世界熱議的話題。 “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但更是世界的。“一帶一路”版權雖屬中國,但收益為各國共享。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3年多來,合作不斷開花結果,影響迅速席卷全球,成為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于響應了沿線各國加強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開放包容理念。尤其是在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形勢下,“一帶一路”是各國“擼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業,有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包容方向實現“再平衡”,也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 我們希望高峰論壇實現三方面成果:一是總結凝聚各方共識,對接各國發展戰略,明確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大方向;二是梳理重點領域合作,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支持、人文交流等確定一批重大合作項目;三是提出中長期合作舉措,探討共建“一帶一路”長效合作機制,構建更加緊密務實的伙伴關系網絡。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特朗普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總統,你對美中關系未來怎么看?對美中在雙方具有重大關切的問題上達成妥協有多大信心? 王毅:經過雙方密切溝通和共同努力,中美關系正在朝著積極的方向平穩過渡和發展。特別是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總統進行了一次重要通話,兩國元首確認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性,強調要推動中美關系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這為兩國關系指明了方向、鋪平了道路。雙方正在為下一步實現兩國元首以及各個級別的交往、拓展各領域的合作進行著有效溝通。只要遵循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中美兩國就完全可以成為很好的合作伙伴。 作為兩個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維護好、發展好中美關系,不僅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已經為中美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展望未來,我們還應致力于兩個超越: 首先是超越社會制度的不同。中美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制度和發展道路。中國對自己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充滿自信,也樂見美國能夠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得更好。在一個文明不斷進步、觀念日益多元的時代,中美完全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第二是超越零和博弈的傳統思維。中美兩國擁有著越來越廣泛的共同利益,合作的需要遠遠大于分歧。在很多方面,中美利益已日益交融。我們應當做的,是齊心合力不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是也不可能把一方的成功建立在另一方受損之上。 我還想說的是,中美建交38年了。中國人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希望中美關系能真正超越舊觀念,打開新視野,步入更加穩健、成熟的“不惑之年”,走上一條讓兩國人民安心、讓世界各國放心的寬廣大道。 《人民日報》記者:這幾年中國外交有聲有色,亮點紛呈。如果用一個詞或幾個詞來總結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的特點或風格,你會選擇用什么詞? 王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外交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篇章,我認為有三個鮮明的特征: 首先是先進性。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潮頭,把握歷史方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比如打造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伙伴關系,進而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在此基礎上,各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新的思想和理念,摒棄了結盟對抗的舊思維,超越了零和博弈的老套路,既有鮮明中國特色,又有重大世界意義,不僅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行動指南,也將對人類發展進步事業產生深遠影響。 二是開拓性。中國外交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我們構建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為國內發展營造了有利外部環境和戰略支撐;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開啟了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與互利合作的歷史新篇;我們心系百姓,大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有效維護了中國公民、企業在海外的正當和合法權益。 三是穩定性。面對動蕩不安、沖突頻發的地區和國際形勢,我們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面對質疑現有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的言行,我們始終主張在維護中加以改革完善。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抬頭,我們始終高舉多邊主義和包容開放的旗幟。中國外交的這種穩定性和確定性,是大國應有的擔當,不僅對沖了各種不確定性,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定力和自信。 今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九大。中國外交將在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思想指引下繼續開拓前行。中國,將繼續做國際形勢的穩定錨,世界增長的發動機,和平發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動力。 路透社記者:當前朝鮮半島形勢異常緊張,朝鮮本周再次射導。中方是否認為半島會發生戰爭?怎樣才能避免戰爭? 王毅:朝鮮半島局勢正在呈現新一輪緊張。一方面,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執意推進核導開發;另一方面,美韓在這一地區進行超大規模軍事演習,持續加大對朝軍事壓力。就像兩組不斷加速的列車,互不相讓,難道雙方都做好迎頭相撞的準備嗎? 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紅燈,同時剎車。 為應對半島危機,中方的建議是,作為第一步,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也暫停大規模軍演。通過“雙暫停”,擺脫目前的“安全困境”,使各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來。之后,按照雙軌并進思路,將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結合起來,同步對等地解決各方關切,最終找到半島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中方提出的這一思路抓住了半島局勢的癥結,也完全符合聯合國安理會第2270號和第2321號決議的要求。解決半島核問題不能只有一手,需要兩手并進。制裁是履行決議,促談同樣也是履行決議。 半島核問題的主要當事方是朝美兩家。作為半島唇齒相依的近鄰,中國當然也是解決半島核問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方。為解決核問題,中方始終堅持半島無核化目標,堅持維護半島穩定,堅持和平解決方式。迄今,中國為斡旋朝美接觸、推進六方會談傾注了全力,也為制定并執行安理會決議做出了貢獻。今后,我們仍愿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島核問題扳回到談判解決的軌道。我想強調的是,擁核不會安全,動武不是出路,復談還有機會,和平仍有希望。 |
相關閱讀:
- [ 01-25]特朗普上任后動作迅速 內政外交政策有哪些變化?
- [ 12-13]宋濤會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
- [ 12-02]俄出臺新版外交政策構想 稱將強硬回擊不友好行為
- [ 08-16]特朗普外交政策出爐:以反恐劃線定盟友 嚴控移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