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3月9日電 題:美國中情局黑客之手有多長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隨著近9000份美國中央情報局機密文件近日被“維基揭秘”曝光,美國隱秘不露的黑客能力再次震驚世人。從手機到電腦,從汽車到智能電視,一切聯網設備對美國似乎都無秘密可言。那么,美國中情局的黑客之手到底有多長? 手段:防不勝防 根據“維基揭秘”爆料,中情局黑客部門“網絡情報中心”位于弗吉尼亞州中情局總部,距首都華盛頓大約20分鐘車程。“網絡情報中心”擁有“注冊用戶”逾5000人,設計的黑客工具(如木馬與“武器類”惡意軟件)超過1000個,運行的代碼數量比社交網站“臉書”還要多。 “網絡情報中心”下設四個小組,其中,“工程開發組”專門負責開發中情局全球網絡攻擊活動所需的各種黑客工具。此外,中情局還設立了海外黑客基地,其中一個基地位于美國駐德國法蘭克福領事館,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黑客活動。 中情局的黑客至少干了這幾件事: ——入侵三星等品牌的智能電視,讓目標電視呈現“假關機”狀態,把電視變成竊聽器,偷偷記錄房間內對話,并通過互聯網上傳到中情局服務器; ——入侵轎車與卡車的控制系統,讓中情局有能力執行“幾乎不可覺察的暗殺”活動; ——針對蘋果手機與谷歌安卓系統,中情局開發了不同的黑客工具,從而繞過加密程序,獲取各種手機社交軟件的音頻與文字傳輸數據,連中國的微博都赫然在列; ——入侵包括微軟視窗、蘋果OSx以及Linux等在內的計算機操作系統; ——入侵互聯網路由器; …… 中情局致力于發現并利用現代科技產品的各種漏洞,并通過網絡攻擊獲得目標對象的信息,其手段令人防不勝防。 危害:擴散風險大 美國有兩大情報機構,分別是中情局和國家安全局。此前,因國安局承包商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爆料,世人皆知國安局的大規模監聽活動。相比之下,中情局主要從事針對人的情報工作,其黑客能力一向被認為是輔助手段,較少為外界所知。 “維基揭秘”發布中情局機密文件時說,文件提供者希望通過此舉促使公眾討論中情局的黑客能力是否已經超過他們所獲得的授權。這家網站批評,中情局對其黑客武器庫已經失控,其中大部分工具“似乎正在前美國政府的黑客與承包商中未被授權地傳播”,存在“極大的擴散風險”。 斯諾登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說,這些文件顯示“美國政府在美國產品中開發出漏洞,然后有意留著這些漏洞。(這些做法)不計后果,讓人無言!” 更令人失望的是,某些美國專家不顧擴散危害,甚至還嫌中情局的黑客能力不夠強大。 美國網絡安全專家羅伯特·格雷厄姆說,從泄露的文件看,中情局似乎并不能通過互聯網遠程控制入侵三星電視,而是首先要利用閃存直接在電視中安裝病毒程序。此外,中情局也不能直接破解手機社交軟件的加密程序,而是要先誘使人們在手機中安裝帶病毒的軟件,才能繞過加密程序獲取信息。總之,中情局的黑客工具更多是“兒戲”般的惡意軟件或木馬,在技術水平上與國安局“相差甚遠”。 美國準備發動網絡戰爭? 從白宮和中情局的最新反應看,“維基揭秘”曝光的文件應該真實可靠。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特朗普總統“極為擔憂”,因為這類泄密事件損害美國安全,“我們將會找出泄露機密信息的人,將按法律最大限度地起訴他們”。中情局當天也發表聲明說:“這樣的曝光不僅危及美國人員及任務,也賦予美國敵人以傷害我們的工具與信息。” 從此前斯諾登事件到此次“維基揭秘”事件,加上前不久《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政府曾試圖利用網絡攻擊擾亂朝鮮導彈試驗,都顯示出美國政府的黑客在互聯網上極其活躍,也佐證了斯諾登此前有關美國情報機構正致力于準備網絡戰爭的說法。 解密文件顯示,中情局還特別設立一個小組,專門負責收集、管理“偷自”俄羅斯等國家的黑客軟件,因為這樣做不僅能豐富中情局網絡攻擊的花樣,還能留下“假指紋”,讓調查人員誤以為是遭到了其他國家的網絡攻擊。 網絡安全專家格雷厄姆在其博客中寫道:“一名殺毒研究人員對我說,他們此前曾猜測來自俄羅斯等國的一種電腦病毒,現在可以認為是來自中情局,因為它與這次爆料中的某個病毒的描述完全匹配。” 由于美國駐德國法蘭克福領事館被曝是中情局的秘密黑客基地,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說,這類問題一次又一次出現,德國會非常嚴肅地對待這個信息,并就此同美方保持接觸。 |
相關閱讀:
- [ 03-10]“維基揭秘”欲公開美中情局黑客技術 中情局強勢回應
- [ 03-10]美就“維基揭秘”爆料中情局黑客工具展開刑事調查(組圖)
- [ 03-09]美國中情局黑客之手有多長
- [ 03-08]阿桑奇曝CIA為全球最大黑客 個人手機無私密可言
- [ 03-09]“維基解密”曝光中情局黑客中心
- [ 03-08]維基解密曝光美中情局所用黑客工具 甚至能監聽電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