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到根上 貧困群眾得實惠
2017-03-12 20:06:2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王祥楠 |
分享到:
|
8900萬貧困人口建檔立卡 精準扶貧 “準”字當頭 “這個袋子,我能不能自己留著啊?”今年春節,山西吉家崗村剛剛脫貧的村民趙二定一手拿著剛買的春聯,一手拽著扶貧袋子,小心翼翼地問。 趙二定舍不得的“袋子”,山西吉家崗村的貧困戶人手一個,里面詳細收錄著貧困戶的收入情況、入戶幫扶訪談記錄卡、季度工作臺賬、項目帶動協議書等。而項目協議書,就是村干部為貧困戶量身打造的“脫貧計劃”。“精確到每戶每個人,量身打造幫扶措施”,吉家崗村第一書記尹福順說。 2013年,習近平在湘西考察時,這樣強調,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五年來,越來越多的貧困村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在貴州遵義,花茂村把全域旅游、現代農業、民族工藝、美麗鄉愁巧妙糅合,走出了一條精準脫貧的新路,昔日偏僻荒茅地,如今變身“美田園”;在河南開封,尉氏縣打造蘋果、大桃、烏克蘭大櫻桃等果樹產業帶,實現畝收入5000元以上,“貧困戶”轉身變成“經濟增長戶”。 之前的扶貧,瞄準對象不夠精準,針對性不夠強,一定程度上存在“漫灌”,比較粗放低效。十八大以后,我國開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征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戰略指導思想 2015年,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針對我國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的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等問題。2014年,中央下決心完成全國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切實解決扶貧工作存在的“漫灌”問題。2015年,我國8900多萬全部建檔。2016年,全國選派18.8萬名優秀干部到貧困村和基層黨組織薄弱村擔任第一書記,提升帶動群眾脫貧能力,扶貧精準度進一步提高。這也有了山西吉家崗村民趙二定舍不得的“袋子”。 貫徹著“精準扶貧”的精神,2016年,吉家崗扶貧工作做得村風生水起的。“吉祥港灣”農村旅游項目開門迎客,村里100千瓦級光伏電站扶貧兜底,整村脫貧目標圓滿完成。趙二定也從懷疑“扶貧”,變成信任“扶貧”,叫好“扶貧”。 2017年春節前夕,趙二定也脫離貧困,看著自己被摘下的精準扶貧的小口袋,他心里既高興又害怕。村干部看出了他的心思,一把摟住趙二定的肩膀:“你放心吧,就算脫了貧,該扶的還接著扶!” |
相關閱讀:
- [ 03-12]從全國兩會看中國式扶貧
- [ 03-12]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閩清14個鄉鎮成立扶貧幫困基金
- [ 03-11]莊嚴的承諾 不懈的奮斗——從全國兩會看中國式扶貧
- [ 03-11]永泰縣清涼鎮精準扶貧為計生戶助力
- [ 03-11]譚志娟代表:發展鄉村旅游 助力扶貧攻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