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安裝了識別情緒應用的智能手環。資料圖片 擁有讀心術,想必是不少人的夢想。能直接讀懂對方的情緒,或許會減少不必要的揣測與摩擦。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可穿戴的應用程序,能根據人們談話時所用的詞匯及語氣,識別話語背后的情緒,促進人們更好地交流。 使用時,只需將應用安裝在健康追蹤器上,就能自動收集身體和語音數據,實時分析“腔調”。通過使用人工智能,這款應用還能感知說話者的高興與悲傷,并每隔5秒就會追蹤情緒變化。 說話之道,有時并不在于說什么,而是看怎么說。對此,經常要接觸刁蠻客戶的電話客服,想必感觸良多。2013年,英國的一家初創企業,為此專門研發了一種語音識別平臺,能通過分析音調,監測用戶情緒。目前,系統可識別5種基本情緒:高興、悲傷、害怕、憤怒以及無感情。識別準確率為70%-80%,超過了人耳識別的平均水平。當然,該系統距離識別出反感、諷刺等更復雜的情緒,還有一定差距。不過從商業角度考慮,5種基本情緒已然夠用。 早在2012年,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就發明了一系列算法,可以根據說話方式和音域變化,分析出憤怒、焦慮、幸福或滿足等情緒。心情的細微差別也能被精準檢測。至今為止,該算法可以分析出11個類別的400種復雜情緒。 除了語音識別,表情與文本識別也是感知情緒的常用方式。 成立于2009年的一家美國公司,能通過攝像頭捕捉、記錄人的面部肌肉運動,并根據算法模型,分析面部表情,得出情緒的相關結論。這種情緒識別技術,可以幫助廣告商分析廣告效果,找出消費者真正感興趣的部分。2012年總統大選時,該團隊用此技術追蹤了200多人觀看奧巴馬和羅姆尼辯論時的表情。結果顯示,這款軟件預測選民投票結果的正確率高達73%。 此外,2014年,加拿大的一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基于云計算的人工智能文本分析工具,能對電子郵件、網頁文檔和手機短信進行情感色彩分析,以確定措辭是否如實表達了使用者的思想甚至情感。 未來,這項技術或許可以用來改善人類情緒,幫助焦慮癥、孤獨癥患者敞開心扉,愿意與人交流。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思考:這樣識別人們的情緒,是否會涉及個人隱私問題?(游儀) |
相關閱讀:
- [ 03-08]維基解密:全球智能手機成CIA竊聽器 關機仍能錄音
- [ 03-06]新加坡智能公交站 等車有WiFi 還能蕩秋千!
- [ 03-03]西媒:手機市場現“反智能化”潮流 “傻瓜機”銷量驚人
- [ 02-23]小“智”當家:智能機器人勤雜工幫你端茶倒水(圖)
- [ 03-10]中情局入侵全球智能裝備 俄外長稱將認真評估處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