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億元減稅降費大幕即將開啟?!督洕鷧⒖紙蟆酚浾攉@悉,兩會之后財稅部門將很快發布具體的減稅降費政策實施細則。中央、省級的基金和收費目錄清單也將在財政部網站公布。與此同時,財稅部門已經著手積極備戰,包括營改增落實成效全國督查、營改增政策輔導等工作均已展開。 進一步減稅降費,2017年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草案報告明確提出今年減稅降費的具體方案和目標。 具體而言,在減稅方面,繼續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將增值稅稅率檔次由四檔減并至三檔,擴大減稅效應。此外,將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優惠范圍從年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以下,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這兩項減稅新政為中小微企業“量身打造”。 降費方面,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包括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改革到位后,全國政府性基金將剩下21項。取消或停征35項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費項目減少一半以上,將剩余33項。此外,將進一步清理規范經營服務性收費,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藍圖已經繪就,只待政策落地。“在全國人大審議通過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之后,具體舉措很快就會發布?!必敹愊到y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兩會之前,財稅部門就多次召開內部會議,研究各方面具體安排,確保減稅降費部署得到全面落實。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2月底,國家稅務總局已經派出10個督查組,深入上海、吉林等10個省(區、市),明察暗訪,查遺補缺,全面了解營改增落實成效,以促進營改增平穩有序推進,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此外,稅務部門本月起將對不同類型納稅人開展有針對性的營改增政策輔導,包括幫助一般納稅人深入理解增值稅原理和運行機制,熟悉掌握政策規定和管理要求。對營改增后稅負上升的企業,重點展開優惠政策適用和進項稅額抵扣方面輔導等內容,以引導納稅人更好地適應新稅制,充分享受改革帶來的減稅紅利。 在“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列舉出2017年的四個營改增“增效劑”。一是時間上的增效。2017年,四大行業推進營改增的時間比去年要多四個月,營改增的直接效應、外溢效應和長遠效應將會進一步顯現,企業會更加充分適應新稅制,減稅紅利會更加釋放。 二是抵扣上的增效。全面實施營改增后,企業2016年新增不動產的抵扣,按規定已經抵扣了60%,2017年將要把剩余的40%結轉過來繼續抵扣。與此同時,企業2017年新增的不動產依然可以抵扣60%,企業的抵扣額將出現“二合一”的效果,稅負水平將持續降低。 三是稅制上的增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由四檔稅率簡并至三檔。財稅部門將統籌研究適當簡并稅率等問題,進一步釋放營改增的改革紅利。 四是政策上的增效。2017年,稅務總局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繼續密切跟蹤營改增試點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讓企業充分享受改革紅利。 為了讓減稅降費的紅利真正釋放,地方財稅部門也已經在積極備戰。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地稅局局長張和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6年江西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幫扶企業綜合減負500億元。2017年江西將繼續深化降成本、優環境的行動,同時,把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降費的部署落實好, “估計具體的政策細則很快就會下來,我們一些準備工作可以先做”。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財政廳廳長張勤和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也說,下一步將認真落實營改增及增值稅稅率調整、擴大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范圍、支持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清理取消收費基金項目,減輕企業負擔。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近年來政府部門積極努力,但是一些被取消收費項目改頭換面,亂收費問題仍然存在。今年,涉企收費砍半將是為企業減負的“重頭戲”,但因涉多部門利益而更具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會計標準戰略委員會委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張連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需要有溫度、能感知的財稅改革,今年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減少5500億元稅費,減稅降費有一定的規模和落實的力度,企業和社會才會感知到溫暖,才能避免“水過地皮濕”的現象。 “今年減稅降費措施出臺后,并不意味著給企業減負工作畫上了句號。我們將繼續強化放水養魚意識,不會局限于僅算眼前小賬,更要算經濟發展大賬,要通過繼續給企業減負為市場加油?!必斦坎块L肖捷在兩會記者會上談及減稅時如此表示。(記者 孫韶華 王璐) |
相關閱讀:
- [ 03-13]中國經濟攻堅十問 |為企業減負后,小微企業感受到了嗎?
- [ 03-13]龍巖110接處警減負工作成效初顯
- [ 03-07]麥當勞去年得了減稅大禮包 今年哪些企業能減負
- [ 02-23]“學生減負大禮包”,接還是不接?
- [ 02-22]開學周各校拋“減負大禮” 學者稱深化教改是關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