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美聯儲“如期”加息,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王希 有之炘 時隔三個月,在市場的普遍預期中,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5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0.75%至1%的水平。美國加息會如何影響全球市場以及中國經濟?我國應該如何應對? 加息影響已提前釋放 從歷史經驗看,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元獲益,利空黃金價格,但此次加息后市場的反應打破了這種慣性認知。 美聯儲公布加息決議后,美元指數直線跳水跌破101關口,此后擴大跌幅至1%。在美元走弱的影響下,主要非美貨幣上漲。北京時間1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8862,較上一交易日大漲253個基點。 市場分析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從美聯儲主席耶倫講話釋放的信號來看,緊縮程度不及預期,另一方面是因為加息影響已提前釋放。 “美聯儲此次加息早在市場的預期之內,美元指數下探更多地反映了市場的‘預期兌現’效應。”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表示。 美元加息通常會利空黃金期貨,但此次美聯儲宣布加息決定后,黃金期價反而有所反彈。“這說明加息預期已基本被市場消化。”資深黃金投資分析師周英皓說。 3月份以來,伴隨加息預期升溫,紐交所交投最活躍的4月黃金期價曾一路下探,從月初的每盎司1250美元回落至每盎司1200美元一線。 王青表示,雖然此次加息短期內對大宗商品價格和人民幣匯率并不會立即產生重大沖擊,但預示著美元指數的上行動力有所增強,未來如果美元指數持續上升,當前呈現回暖勢頭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或將受到一定抑制。 全年加息節奏更受關注 相較于此次預料之中的加息,市場更加關注美聯儲全年的加息節奏,以及是否真正開啟加息周期。 金融危機后美聯儲采取了相當長時期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隨著經濟逐漸復蘇,美聯儲于2015年12月啟動近十年來首次加息,開始了緩慢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并于2016年12月再次加息。 美聯儲預計,到今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將上升至1.4%。這意味著在本次加息之后,今年還可能有兩次加息。 美聯儲主席耶倫強調,與美聯儲之前的加息周期相比,今年加息三次的預期仍屬于緩慢、漸進的節奏。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顏色表示,美聯儲此次加息表明美國經濟正處于信貸周期和經濟周期的擴張區間,近來就業等各項指標也反映出經濟基本面較好,預計美聯儲仍會持續推進利率正常化進程,今年6月和12月將各加息一次。 不過,業內專家認為,美國未來加息節奏和強度還是取決于美國經濟的發展態勢,取決于就業、通脹等指標的改善,而且伴隨利率提高,加息的阻力也會顯現。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分析說,提高利率水平與美國正在力推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美國出口等政策主張有一定矛盾。“要刺激經濟增長就要利率保持合理水平,要保持出口競爭力,美元也不能升得太快。”他說。 美聯儲加息如何影響中國 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最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金融有著巨大的外溢效應。美聯儲此次加息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此前表示,美元的波動確實會在短期內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從中長期看,判斷人民幣匯率一方面要看經濟健康不健康,另一方面要看金融穩定不穩定。 他說,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趨于穩定,結構調整不斷產生效果,這些積極因素決定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星石投資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從中長期看,匯率的走勢不僅僅受制于兩國利差,最重要的是取決于國內的經濟基本面,在中美經濟向好的背景下,人民幣維持相對穩定的概率加大。 美聯儲加息對我國市場利率的影響已經顯現。自春節前后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央行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上行10BP之后,3月16日央行逆回購和MLF中標利率再次上行10BP。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美聯儲兩次加息,美國國債收益率帶動全球收益率曲線上移。國內基本面與海外因素傳導效應疊加,市場利率已迅速有了反應。中標利率跟著市場利率走也是正常的。如果二者利差越來越大,就會出現套利空間和不公平,市場定價也會扭曲。 央行該負責人表示,從最近一段時間看,我國市場利率更富彈性,也有助于去杠桿、抑泡沫、防風險。 就美聯儲加息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表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既要關注國內去杠桿、防風險的需要,又要注意全球貨幣政策環境的變化,多目標平衡對我國貨幣政策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相關閱讀:
- [ 03-16]外媒:中國經濟穩步增長 成全球“穩定器”
- [ 03-16]中國經濟“大塊頭”如何“翻跟頭”
- [ 03-15]專家:中國經濟開年為世界添彩 “唱空中國”無市場
- [ 03-14]中國發展為跨國企業擴大成長空間——在華跨國企業看好中國經濟
- [ 03-14]人民日報談中國經濟:抵制“唱空”也要警惕“做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