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三人談:《健康中國2030》的牛鼻子在哪里?
2017-03-16 22:24:37??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
分享到:
|
醫書《丹溪心法》曾說:“與其救療于有疾之后,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先”。從古至今,健康養生一直都是中國人熱衷的話題。 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發布,綱要提出,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距離2030年還有13年的時間,“健康中國”的小目標要如何實現? 由中國網政協頻道、全國首款網絡議政平臺《議庫》推出的《建言中國-議庫兩會三人談》系列視頻節目,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和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科大學校長孫濤共同探討“《健康中國2030》的牛鼻子在哪里?” 由中國網政協頻道、全國首款網絡議政平臺《議庫》推出的《建言中國-議庫兩會三人談》系列視頻節目,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和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科大學校長孫濤共同探討“《健康中國2030》的牛鼻子在哪里?” 落實《綱要》要抓住這幾點 中國網政協頻道(微信號:cppcc_china)記者梳理了歷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醫療的問題。從2014年的“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2015年的“加快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2016年的“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再到2017年的“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每年的核心內容都不一樣。 方來英認為,這些變化反映了“一個時期內我們衛生方面的重點工作”。他說:“2017年,我們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 要如何落實?方來英提出了兩方面的建議。 首先,要樹立大健康的理念。“當我們提到‘健康中國2030’時,不僅僅是指‘看病’這個事兒”,健康的范圍很大,首先要抓住大健康這個“大”字,方來英說,“因為影響我們人類生命健康的,有醫療,有教育,有群眾體育,還有環境,這是個方方面面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8月舉辦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來英非常擁護這一點,他認為,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推動人的健康發展。 其次,要抓住當前影響健康的最關鍵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慢病防治”。方來英介紹,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健康挑戰就是慢病,這其中突出的問題就是腫瘤。以北京地區為例,據《2015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狀況白皮書》顯示,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三者共占全部死亡人數的72.7%。 方來英認為,解決慢病問題,需要個人對生活行為的約束、需要對健康知識的傳播,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來支撐。比如在老少邊窮地區,需要一批適宜的技術,一套適宜的方案。 孫濤認為,推進醫療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重點是推進三醫聯動。 三醫聯動即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 國內目前探索了多種“三醫聯動”的醫改模式。福建三明的綜合改革模式、安徽的新農合大病保險模式以及上海的家庭醫生簽約模式都有較突出的代表性。 孫濤認為:“三醫聯動要重視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要讓人才在基層發揮作用,強基層;其二,實現更好的醫療服務。” 孫濤具體闡述了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要讓三級甲等醫院在三醫聯動中起到引領作用,在國家層面為基層醫療、分診醫療服務。讓三級甲等醫院成為醫聯體的試點,通過試點推進改革的速度。 在此過程中,要把分級診療落到實處。讓大醫院起帶頭作用,不是把病人全部吸引到大醫院,而是幫助基層醫院強化醫療服務,讓病人到基層就診,通過分級診療減少大醫院的壓力。 在實現更好的醫療服務方面,孫濤認為,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是最重要的。因為醫務人員是改革的主力軍。這其中就包含了醫患關系、藥品回扣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從機制出發。孫濤提出建議:“通過醫藥價格的調整,把醫務人員的薪酬提上去,打掉灰色收入,讓醫務人員光明磊落合情合理地拿到該拿到的薪酬。” 由中國網政協頻道、全國首款網絡議政平臺《議庫》推出的《建言中國-議庫兩會三人談》系列視頻節目,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和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科大學校長孫濤共同探討“《健康中國2030》的牛鼻子在哪里?” 大健康要“大”在哪兒? 作為普通百姓,怎么理解大健康? 方來英認為,“大”首先應該體現在政府工作上,即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當中,要以人民為中心,按中央要求,推動健康事業的發展。只有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生活更美好,才能有助于人的全面健康成長。 其次,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自己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人們要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等。同時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健康理念。 最后,從社會層面來說,要把健康常識科學地傳播出去。健康科普怎么做?每一個醫生、每一個衛生工作者、每一個媒體從業者,都有責任為健康知識的傳播做出貢獻。 醫聯體要如何建立? 醫聯體是指區域醫療聯合體,是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村醫院組成的一個醫療聯合體。目的是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發燒感冒的情況,就不用再擠進三級醫院,實現首診在基層。 中國目前醫聯體的建設情況如何?孫濤認為,還需要進一步深化。 “醫聯體一定是在三醫聯動的框架下來做的”,孫濤說,“醫聯體的核心問題是強基層,解決基層和分級診療的問題。而不是以大醫院為核心。大醫院的資源要下沉。多個級別的醫院資源要打通。” 方來英介紹,截至2016年12月底,北京市已建立53個區域醫聯體,由50家核心醫院和558家合作醫療機構組成,超過22萬人次的患者首診在基層。北京已初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方來英同意孫濤的意見,也強調:“醫聯體不是大醫院對資源的再一次分配吸收。醫聯體更核心的是醫療服務供給體系的再造。在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中,不同層級的醫院需要重歸定位,發揮不同的作用。” 建立醫聯體有什么好處? 方來英認為,第一,醫療機構體系內部實現了上下貫通,轉診渠道也被打通,這對病患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二,就是醫療服務理念得以更新。以全科醫生為例,過去,病人不能接受全科醫生的概念,現在這一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所謂全科醫生,又稱家庭醫師或者家庭醫生,是健康管理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執行全科醫療的衛生服務。全科醫生具有獨特的態度、技能和知識,使其具有資格向家庭的每個成員提供連續性和綜合性的醫療照顧、健康維持和預防服務。 方來英認為,不能用考察專科醫生的體系來考察全科醫生。需要用兩個專業體系來衡量基層全科醫生的水平和專科醫院專科醫生的水平。 方來英把全科醫生放到社區治理的角度去看:社區的全科醫生和患者,并不僅是簡單的醫患關系,而且還是街坊領居。醫生在為病人治療身體的同時,還要關注病人的心理和情緒狀態。現在的醫學模式需要向社會醫學模式發展。 方來英堅決反對把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打造成小醫院。基層醫院要改革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 孫濤介紹,全科的內容包括對疾病的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中醫知識、兒保、婦保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問題。全科是一個專業,在課程上更多的關注對最基層普通老百姓的服務。 孫濤建議,可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出臺配套政策,提高薪酬待遇,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服務。 中醫是一種哲學 不要用西醫的標準“框”中醫 2016年,國家出臺《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這是繼09年4月出臺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若干意見后,國務院又一次就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曾表示,中醫藥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中醫發展目前還面臨哪些困境?應該如何正確地看待中醫? 方來英舉例,他們到捷克的中醫診室出診,當地捷克人慕名而來,中醫大受歡迎。方來英說:“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全世界越來越認可中醫藥。我們首先要把中醫看成文化,把中醫最基礎、最經典的《內經》看成哲學來閱讀。中醫是建立在中國人傳統哲學思想上發展而來的,中醫的傳播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 方來英非常推崇中醫的一些理念。他認為,雖然歷史上我國曾大面積發生瘟疫,但沒有出現過像歐洲黑死病那樣可怕的情況。這與我們民族的健康觀念有關系。中醫講求天人合一、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這些理念博大精深,幫助中華民族經歷了許多疾病的考驗。 方來英同時也指出,中醫有獨特的語境,不能簡單地套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觀點。因為中醫的哲學基礎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哲學基礎是不一樣的。 同時,中醫的標準體系和現代的質量標準體系如何對接,需要辯證地分析、研究和推進,不能片面地用西醫或所謂的“科學”框住中醫。 孫濤贊同方來英的看法,他說:“中醫的大發展是大形勢,符合大眾需要,誰也擋不住。” 2017年1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中醫藥法》對于中醫藥行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醫院能搬到網上去嗎? 智慧醫療是近年來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即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智慧醫療對健康中國有哪些影響?醫院能搬到網上去嗎? 方來英認為,未來大數據一定會在醫療領域上有所應用。但智慧醫療還存在“一層窗戶紙沒捅破”,即“傳感器技術”。“比如,抽血,目前來看是不能通過傳導設備來解決的,”方來英舉例。他認為,有些技術環節還需要突破。 還有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就是“機器不能代替醫生的人文關懷”。“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不可能只看化驗單就給病人治病,還是要和病人有面對面的交流。”方來英說。 孫濤則認為,不能夸大智慧醫療的作用,“臨床一定要在床邊”。互聯網醫院的確在健康咨詢、健康教育等領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從醫療質量的角度來說,不會淡化、弱化醫生的職業價值。 “議庫兩會三人談”系列視頻節目總策劃:張寧銳責任編輯:王靜、秦金月、吳知音、李培剛、胡俊、江玲、付文一、韓云佳 《議庫》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提出的“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號召,在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背景下,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創建的全國首款專門探索“網絡議政”,服務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移動端平臺和配套解決方案。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邀請您下載登陸議庫,完善政協委員提案,和政協委員共商您關注的大事。 |
相關閱讀:
- [ 03-16]兩會受權發布:政府工作報告
- [ 03-16]習近平兩會新語之“重”字篇
- [ 03-16]南平市建陽區安監局全力以赴做好“兩會”期間危險化學品督查工作
- [ 03-16]承載網絡民意 托起人民希望——網民點贊全國兩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