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民粹主義的荷蘭“拐點” 新華社記者 吳黎明 荷蘭15日舉行的議會二院(眾議院)選舉初步結果出爐,極右翼自由黨沒能放飛“黑天鵝”。投票站出口民調顯示,選前曾“躊躇滿志”的自由黨僅得19席,遠少于現任首相呂特領導的傳統右翼自由民主黨的31席。對此,荷蘭與歐洲都松了一口氣。 作為一個人口只有1600多萬的西歐國家,荷蘭的議會選舉通常很難引起歐洲和世界媒體高度重視。但今年是歐洲大選年,荷蘭是一系列大選的第一場,其“風向標意義”不同以往。有媒體認為,荷蘭選舉“堪稱正在歐洲舞臺上演的時代大劇之序曲,或將為歐洲大選年定調”。 “風向標”與“定調”的含義是,在民粹主義風潮席卷西方的大背景下,荷蘭大選能揭示“風向哪里吹”,民粹主義的“風力有多大”。反歐盟、反移民、反伊斯蘭的極右翼民粹主義并非新鮮事,新世紀以來一直在西方暗流涌動。但自去年開始,民粹主義開始泛濫,“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成為政治流行語。 然而,此次選舉表明荷蘭傳統政黨繼續得到主流民意支持。大選傳遞出來的信號是,歐洲對民粹主義“踩了一腳剎車”,甚囂塵上的民粹主義或迎來拐點。 “拐點”緣何會發生? 從歷史來看,在歐洲各國上臺執政的大都是中間派別,要么中左,要么中右,或是聯手組成大聯合政府。這表明,建制派與精英主義一直是歐洲政治的主流,理性是教育水平良好的歐洲各國選民的特質。盡管各國民眾對政府的種種經濟政策、移民政策不滿,但極端民粹主義一直很難成為主流。 就現實而言,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負面效應開始發酵,歐洲民眾開始對喧囂的民粹主義持謹慎態度。 不過需要看到,此次荷蘭自由黨獲得的議席雖沒有預想的多,但仍比此前增加4席,在28個參選政黨中排名第二,其影響力不容忽視。由此可見,極端民粹主義思潮依然在歐洲頗有市場。 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曾傲視世界的歐洲如今日子不好過,部分國家經濟衰退明顯,失業率居高不下。此外,恐怖主義的陰云不散,移民與融合問題突出。因此,許多民眾把怨氣撒到現政府和歐洲一體化上,這為極端民粹主義的崛起提供了豐饒土壤。只要經濟依然不景氣,只要移民、難民及其融合問題得不到解決,民粹主義就有存在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民粹主義政黨即便不能上臺執政,但民粹的思潮已悄然影響到執政的中間黨派的施政主張。縱觀歐洲各國,許多政府已收緊了移民政策與難民接收政策,并試圖“逼迫”外來移民融入本國社會。 歐洲向何處去?民粹的風怎么吹?荷蘭是“拐點”,但絕不是終點。 |
相關閱讀:
- [ 03-16]荷蘭首相:議會選舉“已叫停民粹主義”
- [ 02-16]荷蘭大選在即,民粹主義會得勢嗎?
- [ 01-22]歐洲極右翼民粹政客在德國聚首 欲造勢瓦解歐盟
- [ 01-14]美學者擔憂民粹主義上升或威脅全球減排行動
- [ 01-11]2017,民粹不是歐洲的宿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