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監督硬氣,被監督者才會服氣
2017-03-17 11:30:0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周冬 林雯晶 |
分享到:
|
監督硬氣,被監督者才會服氣 黨內監督的目的,通俗一些講就是為了讓黨內更加亮堂、清爽。監督缺位或監督不硬,“光線不好”、“邊界不明”、“情況復雜”的“陰暗角落”、“模糊地帶”、“特殊情況”就會多起來。 現實中,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履行監督職責時,指出問題含含糊糊、閃爍其詞,處理問題模模糊糊、藏著掖著,不敢直戳其弊、細數其害,打“啞謎”,“撒胡椒面”。有的監督腰桿不直、心虛氣短、躡手躡腳,不敢理直氣壯,在監督上搞“謙恭”、搞“客套”。有的擺不正位置,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使得監督被動,效果不明顯。還有的認為在一些重要工作中監督雖必不可少,但監督多了不僅是“找茬”更是“添亂”。這樣的態度和做法,監督怎么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黨章》寫得清清楚楚,《監督條例》說得明明白白,黨內監督是為了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出發點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這么理直氣壯的行為,大可不必藏著掖著、躡手躡腳。 黨內監督是光明正大的政治作為,最需要的就是亮堂,就是要旗幟鮮明地亮出來。監督者的底氣如果弱一寸,被監督者的僥幸就會進一尺。監督的光亮暗下來,內心的霉菌、腐敗的種子就會滋長起來。一旦監督者有“得罪人”、“護羽毛”、“添麻煩”的心理,被監督者就會有“大家都一樣”的從眾心理和“看來沒什么事”的僥幸心理,也就不會視監督為“如芒刺在背”。 監督既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更是為黨員干部照亮前進道路的過程。“你好我好大家好”,政治生態怎會良好?“免開金口閉只眼”,監督從何談起?因此,強化監督就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站穩腳跟、挺起腰桿,變一團和氣為一腔正氣,變隔靴搔癢為一針見血,不為人情世故所干擾,不為個人利益所束縛,堅持問題導向,迎著問題上、奔著矛盾去。監督硬起來,污濁之氣就會日漸消散;監督越亮堂,清風正氣就能愈發充盈。 黨內監督沒有“觀眾席”,每一個黨組織和每一名黨員都既是監督的主體也是被監督的對象。習近平總書記一再要求全黨要強化黨的意識,闡明了黨組織和黨員在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中必須擔負的政治責任。各級黨組織和每名黨員都應當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努力形成人人起來監督、個個盡職盡責的局面,保證黨內監督充分發揮作用。如果說個體的監督力量是一束光,那么一束束光亮的匯聚,必然成為照亮黨內每一個角落的強光源。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嚴監督。監督就要堂堂正正、理直氣壯。監督者硬氣,被監督者才會服氣!(陳軍) |
相關閱讀:
- [ 03-16]泉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躍斌被“雙開”
- [ 03-15]廈門集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封無證面條小作坊
- [ 03-15]2017年全省衛生計生監督、食品安全和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 [ 03-13]兩高報告公平正義最亮眼 福建代表: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