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伊拉克駐華大使艾哈邁德·貝爾瓦利。新華網發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吳昭君羅梓維)中國兩會剛剛結束,伊拉克駐華大使艾哈邁德·貝爾瓦利近日就中伊關系、“一帶一路”倡議和兩會熱點話題,接受了新華網專訪。貝爾瓦利指出, “一帶一路”倡議以友好、發展的方式加強各國聯系,擴展各國關系,對中東地區的和平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新華網:請問大使閣下如何評價中伊關系?
貝爾瓦利:中伊關系歷史悠久,一直保持友好,相互理解。在伊拉克發生巨變、歷經艱難時,中國一直在幫助和支持我們。眾所周知, 1958年,伊拉克從君主制改為共和制時,兩國就建立了外交關系。盡管兩國的民間交往千百年來一直存在,但在伊拉克建立共和國后,兩國才正式建交。從那時起,兩國一直關系友好,均衡發展。盡管2003年后,伊拉克國內動蕩,處境艱難,但中國理解我們的苦難,并一直給予支持。
除了政治上互信友好,兩國的經貿關系也充滿活力,這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中國是伊拉克石油出口的最大買家,其次是印度。在伊拉克各領域有很多中國公司的投資和業務,幫助重建伊拉克由于戰爭和經濟封鎖毀掉的基礎設施。
伊中兩國都是文明古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我認為國家之間除了政治與經濟交往,文化交往也同樣重要。我們兩個民族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對世界面臨的問題、解決方法以及世界的未來與其他國家的見解或許有所不同。但伊拉克十分重視兩國源遠流長的友好關系,并希望未來兩國關系不斷發展。
新華網:說到兩國經濟關系,中國對伊拉克能源、基礎設施、電力、交通等領域的重建方面給予幫助,您能否介紹一下兩國的交流與合作的現狀?
貝爾瓦利:七十年代兩伊戰爭前,伊拉克是一個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能夠為其他國家提供貸款和幫助的富國,但是由于過去三十年戰爭頻繁和經濟封鎖,伊拉克成為一個背負巨大債務、政治孤立、人民生活水平在聯合國貧困線以下、基礎設施損毀殆盡的國家,尤其是在2003年,伊拉克面臨巨大的困難。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計劃在各領域進行基礎設施重建,特別是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眾所周知,伊拉克是石油出口國,石油是伊拉克最重要的商品,從伊拉克進口的貨物中90%來自這一領域。但在這一領域,我們也需要中國和中國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國是伊拉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為伊拉克石油作出巨大的貢獻。由于經濟危機,在沒有其他國家的幫助下,伊拉克無法完成石油工業的基礎設施重建,因此我們歡迎中方與伊拉克政府合作,投資石油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伊拉克從2003年開始遭受電力短缺問題,盡管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和力量,直到現在我們也無法滿足國民的電力需求。中國公司的投資和合作在發電廠建設、為伊拉克各地供電方面提供了巨大幫助。中國公司為伊拉克道路、橋梁和房屋建設作出了貢獻,伊拉克缺少兩百萬套住房,這是中國公司投資的巨大機遇,我們歡迎中國公司,并會為其提供便利。雖然在伊拉克有一些中國公司,但兩百萬套房屋建設是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時間。此外,伊拉克也受益于中伊關系,能夠借鑒中國在經濟建設、教育、醫療等多領域的經驗。
新華網:這是否意味著伊拉克市場各領域的大門完全向中國投資者打開?在新形勢下,作為新任駐華大使,您對雙方合作是否有下一階段的戰略性計劃或者特定目標,從而將中伊關系提升到一個新階段?
貝爾瓦利:是的,對于我們來說,在2003年前由于政治條件、國際和地區環境的原因,伊拉克與一些特定的國家有著政治關系,一些國家例如中國當時是伊拉克非常重要的經濟伙伴。2003年后,伊拉克經歷巨變,其它國家特別是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也開始在伊拉克尋找投資和工作機會,這意味著在伊拉克的競爭變得激烈,而伊拉克的機會非常多,就像我所提到的,重建基礎設施方面有相當多的投資和工作機會。雖然伊拉克經歷著困難時期,但它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許多在伊拉克經營的公司能夠受益于伊拉克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能力。但這對中國來說不意味著機會減少,因為伊拉克有相關政策,希望繼續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合作國家保持長期的經濟關系,同時,我們希望與所有國家的關系保持均衡。
中國一直以來都與我們保持著良好的戰略關系,中國有能力幫助伊拉克,因此我們非常重視給中國企業創造在伊拉克發展的優先機會。伊拉克政府會給予那些在七八十年代在伊拉克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的企業優先權,對中國企業也是同等待遇。我們與中國企業合作的經驗非常有益,他們的項目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因此我們非常重視。伊拉克政府為中國企業在伊運營提供一切幫助和便利,伊拉克駐華大使館作為伊拉克政府的一部分,愿意為中方提供所有便利,包括簽證手續、簽證信息以及中方所需的與伊方的聯系方式等等,我們已經為提供這些服務做好充分準備。
新華網: 下階段是否會有伊拉克高層訪問中國?
貝爾瓦利:2003年以來,伊拉克高層曾多次訪問中國。伊拉克前總統賈拉勒塔拉巴尼于2007年到訪,前總理馬利基和現任總理阿巴迪也曾來訪。最近的一次高層訪問是總理阿巴迪在2015年年底訪華。本周,伊拉克規劃部長薩勒曼·朱邁里閣下和他的代表團會訪問廣州和北京。除政府間的正式訪問外,還有伊拉克政治團體訪問中國,例如伊拉克全國聯盟黨代表團也會于本周來華訪問,與中國共產黨交流政治工作中的經驗和信息。
新華網:伊拉克規劃部長此次訪華的目的是什么?
貝爾瓦利:這次伊拉克規劃部長出訪是應規劃企業的邀請,旨在了解中國規劃方面的經驗。伊拉克在各行業規劃方面迫切需要向中國取經,為伊拉克下一代乃至未來幾代人做出規劃。總之,此次訪華是為了在規劃領域同中國企業機構交流信息和經驗。
新華網: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您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對兩國合作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您覺得因 “一帶一路”倡議而攜手并肩的中東國家能否彼此包容、消除分歧?
貝爾瓦利:作為 “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伊拉克能成為倡議的一部分,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伊拉克在絲綢之路中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第二,伊拉克有著豐富的能源;第三,伊拉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文化聯系;最后是因為伊拉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這些因素使伊拉克成為這一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我們支持這一倡議,并竭盡全力積極參與其中。因為我們認為中國通過提出這一倡議,以友好、發展的方式加強各國聯系,擴展各國關系,而不像一些國家一樣具有侵略性。這一倡議對世界和平,至少是對中東地區的和平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倡議所涉各國之間存在經濟聯系,如果這些國家及其領導人能夠理性思考,就應該好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加強國家間的聯系。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們這些沿線國家特別是中東國家提供的好處將會是巨大的,因此,伊拉克非常重視和支持這一倡議。作為中東國家的一員,為了我們的利益,也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我們還會盡可能融入這一倡議。
新華網: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是把握中國發展脈動的重要窗口。您最關注今年兩會上的哪些議題?
貝爾瓦利:誠如你所言,不只是伊拉克,世界各國因為中國兩會的重要性都密切關注這一盛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角色和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實力。此外,就像我在開始提到的,伊拉克非常關注中國未來的規劃,因為我們與中國的經濟聯系相當緊密,不論是從石油的進出口還是從在伊拉克石油行業的投資和就業上來說,中國都是我們最大的伙伴。因此,我們非常想了解中國下一步經濟發展的舉措和決議。毫無疑問,中國任何積極的舉措和每一步經濟發展都將給像伊拉克這樣的經貿伙伴帶來積極影響。
說到兩會上最關心的,還是關于中國加大對世界的開放力度、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項目繼續提供支持這類的話題。我們也將從中國解決一些同樣在伊拉克存在的問題中學到經驗。比如,如何解決大量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遷移的問題,這種現象在伊拉克也存在;還有如何實現各區域的協調發展。眾所周知,伊拉克實行聯邦制,我們在北部有庫爾德自治區,還有很多省,這些省份自治區之前也存在競爭。我們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決議,伊拉克的政治家和一些研究中心也像我們一樣非常關注中國的這一盛會,它與我們息息相關。這些研究中心各有側重,關注各自領域相關的話題,比如有關注聯邦問題的,有關心農村發展的,也有關注敏感問題的。不同的研究中心密切關注這次盛會上討論的不同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