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劉震 攝 作為全國兩會的壓軸戲,總理記者會歷來是媒體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之一。3月15日李克強總理兩會記者會甫一結束,路透社、《紐約時報》、法新社、俄羅斯衛星網等外媒就第一時間予以報道,重點關注記者會傳遞出的樂觀精神和對中國經濟的堅定信心。 這份樂觀和自信從記者會的第一個問題就表現出來。路透社指出,中國總理以中美關系“首問”,向世界傳遞對外開放及經濟發展的決心。報道稱,中美關系作為開場問題,不難看出同為“大塊頭”的中國明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的底線,表達了對中美經貿關系的重視及開放政策不變的誠意。 “李克強談中美關系,釋放樂觀信號。”美國《紐約時報》認為,李克強總理期待中美以對話解決分歧。該報紙還引用李克強總理的原話,指出盡管中美關系存在緊張因素,李總理強調兩國能夠克服在貿易、匯率、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分歧。 此次記者會,李克強總理創下20年來歷史之最,回答了19個問題。一句“誰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讓關注朝核問題的各方感受到中國外交積極進取的姿態;有關港獨問題的回應把輿論關注焦點,轉向了聚焦大陸和香港經濟合作;對經濟全球化的表態則被視為展現開放包容的姿態。 “中國經濟‘硬著陸’論可以休矣”更是給世界派發了“定心丸”。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俄羅斯衛星網、《海峽時報》等全球頂尖媒體不約而同地將這句話或“李總理指出中國經濟將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等作為新聞標題。 路透社還“劃出重點”,指出李克強旨在強調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發展勢頭依然強勁。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在中國下調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等舉措引發外界關注的背景下,李總理明確指出中國經濟將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幣也會保持基本穩定,意在穩定各方信心。 此外,李克強總理此次記者會從容自如、坦率務實,不回避記者提出的尖銳問題,有針對性回應外界關注的焦點也給國際輿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關中方在朝核問題上立場的闡述被視為展現了中國外交的積極姿態。各大通訊社、俄羅斯衛星網、美國《時代》雜志網站和《悉尼先驅晨報》以“中國總理呼吁重返朝核問題對話”、“李總理希望通過對話緩解半島緊張局勢”等為標題進行報道。 日本朝日電視臺評論說,在強化國內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復蘇的前提下,中國總理展現出在外交政策上的積極姿態。針對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他提出,中國“不能接受在自己的家門口整天鬧個不停”,這被認為是中國計劃在地區外交方面主動出擊的信號。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則將目光聚焦于李克強總理強調的,中國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該報稱,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正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旗手。 “李總理向特朗普政府傳遞的信息是,發動貿易戰不是個好主意。”這是美聯社、路透社和英國《衛報》的一致觀點。輿論認為,李克強展望中美兩國合作前景,指出雙方不應爆發貿易戰,為中美關系發展奠定了積極基調。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簡單統計了總理記者會提問后發現,“記者會全場回答以中國經濟和民生課題為主,占了12道”。該報用“信心滿滿”來形容總理的表態,并援引總理的話指出,中國經濟會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并邁向中高端水平。 |
相關閱讀:
- [ 03-17]李克強將對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正式訪問
- [ 03-16]李克強記者會上哪個字提及了33次?
- [ 03-16]李克強記者會談兩岸關系 盡顯親情善意
- [ 03-16]李克強總理記者會巧喻妙答 回應內政外交熱點
- [ 03-16]李克強:讓臺商、臺胞共享發展機遇 終歸我們是一家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