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產業內力” 授之以漁強帶動 在寧夏西吉縣吉強鎮套子灣村,農戶查看溫室大棚里種植的辣椒(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冷涼蔬菜、土蜂養殖、鄉村旅游、苦水枸杞、油用牡丹……多元富民產業正在西海固鋪開,讓人眼前一亮。 在西吉縣向豐家庭農場,高6米的現代化牛棚,養殖著千余頭安格斯牛,牛糞通過裝置加工成有機肥,既自用又外售,附近貧困戶還能托管代養母牛。 鹽池縣惠安堡大壩村貧困戶張德禮自身殘疾,妻子常年患病。在精準幫扶下,他放棄種玉米試種黃花菜:“種玉米1畝純收入只落一二百元,3年以上的黃花1畝能掙四五千元。” 要讓邁出第一步的貧困戶不退步、不走偏,少不了引導和保護。鹽池縣委書記滑志敏說,黃花種植前3年收益少,全縣按比例分三年給建檔立卡貧困戶每畝900元補貼;還鼓勵他們前兩年套種黑豆、黃豆,補貼滴灌改造,保產節水;去年更是推出黃花種植保險,只需每畝出資12元,就能減少因災造成的損失。 在海原縣關橋鄉,沿路兩側甜瓜、硒砂瓜棚并行。這個覆蓋周邊2.5萬畝的瓜產業,讓貧困戶在家門口端起了“鐵飯碗”。“因為產業對路、品牌效應,我們不愁賣,一個棚能賺3000多元。”貧困戶賀連明現有8個瓜棚,靠賣瓜就能養活全家。 |
相關閱讀:
- [ 03-21]長汀縣委書記調研扶貧工作
- [ 03-21]寧德古田:讓扶貧開發在“廉政防護網”上運行
- [ 03-20]永泰將成省級金融扶貧示范縣
- [ 03-20]公益扶貧,閩江學院助力脫貧攻堅戰
- [ 03-20]全省健康扶貧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 [ 03-20]壽寧縣下黨村扶貧新理念:共建共享 釋放扶貧動能
- [ 03-17]我省銀監局公布2017年度銀行業支持扶貧開發工作意見
- [ 03-17]全國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今日全面啟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