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服務平臺助力發展 “你們看看這兩株的區別……”在貴州省赫章縣水塘堡鄉的核桃基地里,潘學軍正耐心指導村民育種。作為貴州大學的一名教授,潘學軍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深入基層指導核桃產業發展了。 自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伊始,潘學軍從最基礎的氣候、土壤、資源調查開始,將全部精力浸透在核桃產業的發展之中。在赫章縣,他深入幫助當地發展核桃產業,選育了4個本土優良品種,培養了核桃碩士4名,開展核桃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培訓16000人次。 一棵核桃衍生一大產業,如今赫章縣核桃種植面積從14萬畝增加到163萬畝,核桃年產值從3.45億元增加到20億元,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在貴州,像“核”專家潘學軍一樣深入基層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還有1萬余人。圍繞大扶貧戰略行動,貴州在全省范圍實施“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選派10661名農技專家到基層助推鄉村發展,通過按需選派、團隊服務、科技引領、精準幫扶,做大做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動農民增收致富、農業提質增效、農村加快發展。 2016年以來,該行動幫助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近3000個,爭取上級財政、社會資本11.5億元,領辦、創辦農業科技服務實體項目560個、投入資金9億余元,培養致富帶頭人13211人,涌現出一批群眾歡迎的核桃專家、芒果專家、羊專家等。同時,配合省衛生計生委開展“院士專家醫療衛生援黔行動”,18名院士在黔建立了工作室,100多名院士專家擬定了幫扶計劃,為基層醫療機構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 不僅如此,貴州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和企業人才需求導向,會同省經信委、省科協、省人社廳等部門開展“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園區)活動”、“院士專家援黔行動”、“千人計劃專家下基層活動”,有計劃地邀請引導430余名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等專家走進9個市州及貴安新區的337個園區或企業推動項目合作、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幫助企業節約生產成本近5000萬元,直接經濟效益8億余元。 貴州通過積極搭建人才服務基層發展、服務產業和企業的平臺,創新載體,不斷發揮人才示范引領作用,有效帶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以待遇聚人才,以平臺用人才,以事業留人才。”貴州先后成立了大數據產業研究院、創新驅動發展研究院等30余個新平臺,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59個,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43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5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62個、2個國家級和11個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省級人才基地91個、創客空間25家,為用好人才、培養人才、充分發揮人才效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
相關閱讀:
- [ 03-03]黃華康:著力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 02-28]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促進高校人才發展
- [ 02-14]中國編制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 提5項重點人才工程
- [ 11-18]集美區召開人才發展環境調研工作座談會
- [ 11-03]福建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座談會召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