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黃敬老院位于安徽省利辛縣舊城鎮,半月談記者在安徽、江西、河南走訪了30余所農村敬老院發現,盛黃敬老院面臨的壓力和考驗,在我國農村敬老院中具有代表意義。 以院為家:8年堅守供養上百名院民 2009年,安徽省將農村敬老院納入民生工程,各地采取多種措施籌措配套資金1億多元用于敬老院建設。時年52歲的盛化齋在村里當過兩任村支部書記,是遠近聞名的能人。他放棄在上海給女兒照看的生意,回鄉建起了盛黃敬老院。 現在,盛黃敬老院每個房間住兩名老人,6排住室100張床位全部住滿。每天的菜單由院民輪流當值的伙食委員會決定。敬老院里還有專門給病號做飯的小廚房。盛化齋還帶領員工開墾出了菜園,搭了豬圈,挖了魚塘,“地里有菜、圈里有豬、塘里有魚”。 盛化齋和老伴從7年前搬進了敬老院15平方米的小屋,此后就一直“以院為家”。“我一怕安全出問題,二怕老人生病。”盛化齋說。有些老人有抽煙的習慣,為了防火,敬老院嚴禁在房間里使用電器或抽煙,但是就是有人憋不住。院長和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巡查七八次。現在敬老院每個月都有十六七人次住醫院,工作人員忙得團團轉。 半月談記者在贛豫皖三省采訪時,每個農村敬老院院長都反復念叨著這“兩怕”。因此大部分院長要么在敬老院里與院民同吃同住,要么住在離敬老院很近的地方,“一有事情跑過來只要三五分鐘”。 劉傳夫老人是2014年3月份去世的。他生前患有老年癡呆,臨終前兩個多月只能臥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盛黃敬老院安排專人護理,端屎端尿、喂飯擦身,老人家連個褥瘡都沒有。 “敬老院,是老人最后一個家。我不僅是這個敬老院的大家長,也是這些老人的晚輩。在這里守了8年,照顧好他們是義務,也是情分。”盛化齋說。 未來在哪:基層敬老院院長的不安 盛化齋也老了。現年60歲的他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和頸椎病,醫生囑咐過不能干重活。他說,在自己實在干不動前,一定要找一個能讓他放心托付敬老院的“接班人”,“但現在還沒有眉目”。 讓盛化齋們不安的,一是個人前途,二是敬老院的將來。 其實,院長和敬老院里的護理員、炊事員一樣,都只是“臨時工”,每月的工資僅有1500元,干一個月拿一個月工資,離職之后沒有其他待遇。五保戶有敬老院養老,而他們的養老又有誰負責? 安徽省民政廳福慈處處長張振粵說,安徽省的農村敬老院將逐漸轉型為公建民營的民辦非營利機構,即政府投資建設,與專業管理團隊簽訂合同,按照協議價格政府出資購買服務,并且對管理團隊的服務質量進行考核。院長就是“老板”,全權負責雇用員工、發放工資,敬老院可以對外收住非五保老人,贏利歸院長支配。 但是基層認為,這種模式在貧困地區難以推行。貧困地區財政一直吃緊,現在的敬老院管理人員是在低薪低待遇的情況下聘任的,大多數院長都是黨員干部,覺悟高、責任心強。如果轉為公建民營,政府按照現在的運營費用招標,根本沒有人愿意“承包”敬老院。而且,如果按照市場價格運營,管理團隊的薪水會大幅上升,財政無力承擔。 “現在40多歲50出頭、有能力有文化的人都還在外面打工,才看不上每個月這1500塊。要干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又苦又累,誰愿意回來呢?”舊城鎮民政辦主任潘玉春說。 有些地方開始聘任退居二線或退休的鄉鎮公務員擔任院長,而這些院長還是只拿原來的職務工資,他們笑稱當敬老院院長是“光榮的義務勞動”。 盛化齋“小氣”得很:食堂的鍋壞了,他就補補再用,水電壞了,請外面的修理工來修要兩三百塊,他就自學了電工。“大的支出比如修房子、買家電上面給撥款,但是瑣碎的日常開銷都得省。”盛化齋說,現在撥付的工作經費僅夠人員工資,稍微大手大腳就要入不敷出。 “沒有責任心,想著名和利,敬老院的活根本干不了。”他說。(半月談記者 鮑曉菁 高皓亮 甘泉) |
相關閱讀:
- [ 03-24]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電力義修哥情暖敬老院
- [ 03-23]大學生志愿者走進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 [ 03-21]武平供電:“雷鋒日”敬老院餃香四溢情暖夕陽
- [ 03-17]福醫大臨床醫學部開展敬老院志愿者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