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一家德國企業罕見地給某產業園管委會寫感謝信;春節后,因到企業協會報銷1587元費用,一位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被黨內嚴重警告。這里是沈陽。 5年前,全國最大鋁制品企業因為港口優勢落戶了;5年后,企業沒有遠走高飛,新項目又開工了。這里是營口。 以前,建設工程審批時限需要275個工作日;現在,該審批時限縮至45個工作日,在新成立的政務服務中心里,38個部門472項審批事項一項不漏進大廳。這里是遼寧。 怎么讓投資過得了山海關?好的發展環境,對企業來說,好比空氣、陽光和水,一刻也離不開。遼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建設發展軟環境。 自揭家丑,換來感謝信 誰砸軟環境的口碑,組織就砸誰的飯碗。2月21日,遼寧沈陽和平區市場監管局原黨組書記周宏因到私營企業協會報銷,被黨內嚴重警告。此后一個多月,被通報的已有30余人。其中,有多個政府工作人員收了企業幾萬元好處費,被移送司法機關。 “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就是整治方向。”沈陽市營商辦負責人說:“一個一個領域整改,一件一件問題解決,從小做起。” 沈陽自揭家丑,請第三方評估機構找出營商環境問題,更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從政務、市場、法制等領域發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條件最優、物流最方便!園區幫我們選址,克服了種種困難,實在超乎預期。”德國企業紐卡特沈陽公司負責人說。正是這家企業把感謝信寄給了沈陽中德裝備產業園管委會。 施行零收費,除資源類、補償類收費外,涉企其他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免征,收費上繳部分由園區管委會代繳;同類事項集中評估,環境、安全、交通評價等中介服務收費項目,不再逐一審批,由園區管委會購買服務。產業園獲批才一年,匯聚各類項目206個,已投產40個。 政府在服務上做功課,但手也不能伸得過長。“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要讓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政府部門不能越權。”沈陽市委書記王蒙徽說。 環境是金,贏得好信用 “就3個月,洽談到開工,投放周期縮短了50%—60%。”為什么把50億元項目放營口?江蘇海潤集團負責人張艷娟給出答案。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經濟發展局局長賈洪波表示,招商一局專門負責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備案立等可取,30分鐘就能完成。 東北大數據中心,本來要在東北其他城市投資100億元,被營口人的服務打動,扎根營口。 忠旺鋁業,5年前選擇了營口;5年后,因為良好環境,120萬噸板帶箔項目全新開工。在營口市推動下,忠旺獲得省電力直接交易資格,節約成本13億元。 營口一直認準“環境是金”這個理,民營經濟活躍。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月報,營口名列第十九位。“營商環境優化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要痛下決心,讓資金項目跨過山海關!”營口市長余功斌說。 在盤錦市,市縣同權把投資審批、行業許可等416項權力全部下放縣區;為投資企業指派辦事員全程代辦……中儲糧等一批特大項目紛至沓來。去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600億元,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整治亂收費,堅決不手軟 基層政府動作不可謂不大,但企業、群眾仍不滿意。遼寧省政府把企業家請進來,召開多次座談會,聽問題;負責同志走出去,到基層暗訪、發放問卷,聽民意。 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反映,在德國收購了一家職業教育學校,可啟動項目時,在省內卻找不到牽頭部門,學校歸教育部門,職業培訓歸人社部門。 遼寧某能源公司反映,2015年9月,自籌資金6500萬元拍得沈陽汽車城配套加油加氣站項目用地,擬建車用油氣合建站。但在土地證、規劃許可、加氣站資質等已經獲批后,因經營成品油資質未獲審批,項目停滯9個月…… 不少問題列入整改項目后,得以解決,但企業不能總是等整改,不能總是幾經周折。“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優化軟環境是遼寧振興發展的突破口。”遼寧省長陳求發說。 針對反映的5方面問題,92個典型案例被篩選出來,除審批多、收費高、服務差外,不作為、亂作為,亂檢查、亂執法、亂攤派等問題也十分突出。“針對不同領域存在的問題,持續開展7批次軟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于沈波表示,遼寧不厭其煩釘釘子。 比如,有企業提出停車場管理混亂、亂收費現象嚴重,省公安廳、省物價局和各市政府進行整治,僅沈陽市就查處停車場違法行為超90起。 再如,對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權力較為集中的系統,省軟環境辦公室聯合國網遼寧電力公司開展違規收取配套費等專項整治;針對消防、交警、基層派出所存在的吃拿卡要等問題,在全省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整治。 |
相關閱讀:
- [ 02-21]廈門成立新三板企業協會 目前已有88家會員單位
- [ 12-17]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換屆 陳奕廷出任會長
- [ 12-09]蔡俊宏接任廣東東莞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 [ 09-30]在企業、協會兼職賺外快? 這事領導干部千萬做不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