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機構做實驗 辨別視頻內容真偽 全面排查后,市場未發現“塑料”食品,這恐怕是最讓消費者放心的消息了。不過,記者還是找到了專業機構,來驗證真正的粉絲和紫菜,與視頻里的食物有什么不一樣? 記者在北京一家超市,選購了手機視頻中所說的品牌粉絲和紫菜,然后,找到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相關領域的專家,并按照視頻中的方式重新做了實驗。 國家糧油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李再貴:所有的食物都能燃燒,淀粉在150、160度的高溫下就會膨化,所以你就聽見啪啦啪啦的聲音。粉絲或其它的食物,燃燒的殘留物,用手一捏就是灰。而塑料燃燒的時候滴下去的是油,冷卻的時候會變得很硬。 專家介紹,網絡視頻中的燃燒物,無論從燃燒過程還是燃燒的殘留物來看,本身就是粉絲。視頻中這名女子稱看到了熒光粉。專家指出,熒光粉一般只有在黑暗環境下肉眼才能看到,而視頻中的粉絲燃燒發光,并不是熒光粉的特征。 在水產深加工實驗室,記者把紫菜和黑色塑料放進水杯中,烘干的紫菜浸泡后不久就變得柔軟并且慢慢地下沉,而黑色塑料始終浮在水面上,表面附著的水珠也無法滲透。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行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永康:紫菜是一種海洋的植物,它吸水以后有很好的透光性,也有一定的彈性,這個就是紫菜的特性。從視頻實驗證明中,也反映出來了這個不是塑料。 雖然視頻中的人反復告訴觀眾,這些食品都是塑料做的。但通過專業實驗的驗證,兩段網絡視頻中的物質在燃燒和水中的變化,其實正是粉絲和紫菜原本就應該呈現的理化屬性。 |
相關閱讀:
- [ 04-01]蘑菇和茄子、小米同食會中毒已致17人死亡?證實為謠言
- [ 04-01]南安一老板遭艾滋謠言中傷 生意變差
- [ 03-31]紐約市長重申堅定保護無證移民 吁民眾勿輕信謠言
- [ 03-31]在網上散布房產謠言 廈門某男子被處行政處罰
- [ 03-30]神秘資本大鱷3億來廈炒房 散布謠言男子被處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