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推進中歐關系走進新時代
2017-04-03 11:04:13? ?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林晨 林雯晶 |
分享到:
|
合作領域拓寬。自2003年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來,中歐各領域合作涵蓋上百個領域。目前,中國和歐盟正圍繞《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大力推動經貿合作之外,還加快投資協定談判,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從領域上看,中歐雙方合作不再局限于初級加工品與簡單的貨物貿易,而是更多地涉及能源、金融、核電、船舶、環保、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且合作程度日益加深。習近平指出:“雙方要就宏觀經濟、社會治理、公共政策、農業農村、就業民生、環境保護等重要領域改革加強交流、分享經驗、深化合作。” 圖為:2014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杜塞爾多夫出席中德工商界舉行的招待會并發表題為《把握中國機遇,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講話。 三、新話題共識日增 中歐關系具有文明屬性和歷史縱深。不同歷史時期,中歐之間共同關注的話題也在不斷與時俱進。 對話凝聚共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歐洲國家不斷加快一體化建設步伐,在國際貿易等領域擁有廣泛影響。歐元作為重要的國際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而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不斷發展,也賦予歐委會更大的外交權能,使其在國際政治和安全事務中的影響穩步提升。中國在過去30多年中通過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提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發展合作、環境保護、全球治理等重要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世界舞臺的兩大力量,中歐就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對話、溝通與協作,并達成共識,對于雙方各自發展,對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歐通過平等對話、協商,在相互借鑒與合作的基礎上,為全球的核安全、能源安全、網絡安全、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為人類的可持續和均衡發展,為合理的金融貨幣體系,為公平的交易規則,以及為民主的國際決策方式,都運用各自優勢做出自己的貢獻。 ?? 交流增進互信。“國之交,在于民相親”。2013年《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發布,中歐雙方邁出了增進相互了解、促進社會各領域交流的重要一步。隨后,中歐文化高峰論壇、中國文化中心、青年互訪項目、教育合作框架等一系列機制進一步加強了中歐之間的文化交流。近年來,中歐雙方先后舉辦了中法文化年、意大利年、西班牙年、希臘文化年、中歐文化年等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動。中歐交流在眾多領域有了更成熟的機制和平臺。中歐在藝術、文學、教育、科技、青年交流等領域展開交流和合作,促進人民互相了解、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許多中國大學與歐盟展開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習近平指出:“擴大中歐人文交往,對增進互相了解、促進社會繁榮、不斷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至關重要。教育、科技、文化、媒體、青年和今年新增的婦女領域交流,正在成為中歐交流合作的亮點。希望雙方通過深化人文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為中歐關系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廣泛社會基礎。” |
相關閱讀:
- [ 04-02]新華網評:雄安何以擔重任?
- [ 04-02]尼科利奇:塞爾維亞愿做連接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橋梁
- [ 04-02]習近平“三會”尼尼斯托
- [ 04-02]習主席的開春首訪,為什么要去芬蘭?
- [ 04-02]前瞻中美元首會晤:為新時期中美關系定位
- [ 04-02]圖解:芬蘭各界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來訪
- [ 04-01]新華社評論員: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千年大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