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4日電 題:記者手記:“無煙”清明離我們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隨著清明節的來臨,祭掃迎來高峰。記者發現,盡管綠色祭掃已深入人心,但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陋習依然存在。 3日晚,記者在天津一些街頭巷尾發現,仍有不少市民當街燒紙,有的路口同時燃起五六個火堆,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燒紙味兒。為使紙錢充分燃燒,一些人甚至還用木棍在火堆中攪動,火星和灰燼不時飛舞。 不僅在家門口燒,有些人還把紙錢帶到墓區內焚燒,并燃放鞭炮。天津永安公墓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倡導無煙祭掃,公墓采取了“鮮花換紙錢”的辦法,雖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些人采用燒紙放炮等傳統祭掃方式。 天津殯葬事業管理處副處長王軒也反映說,清明期間,市屬各殯儀服務單位都在院內張貼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標語提醒市民,并提供電子炮替代鞭炮,同時設置鞭炮存放處,開展鮮花換燒紙和鞭炮活動。但有些人“無視”這些提醒,依然我行我素。 焚燒紙錢、燃放爆竹給環境帶來污染的同時,也埋下了許多安全隱患。王軒介紹說,因燒紙和放炮將別人的衣服燒壞、炸傷人及引起火災的事都曾發生過,有的甚至還引發了糾紛。 焚燒紙錢、燃放鞭炮這種已延續千年的殯葬陋習,要想在短期內杜絕絕非易事,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無煙”清明更符合時代要求。 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黨委書記王春生說,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綠色理念的提升,人們的觀念已發生不小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鮮花、絲帶等無煙環保的方式緬懷故人。 “隨著大量以更低消耗、更少污染、更多環保為核心的新做法不斷涌現,低碳、無煙、綠色的殯葬方式終歸會被人們所接受?!蓖踯幷f。 在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看來,要讓“低碳”的祭掃方式成為人們的習慣,既需要大力倡導更多的文明祭掃方式,也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更好地增強服務工作?!爸挥袨槿藗儭疅o煙’清明創造更多更好的便利條件,才能打造和諧、生態、綠色清明。” |
相關閱讀:
- [ 04-04]“文藝式”清明節,其實不錯
- [ 04-04]丁酉(2017)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舉行
- [ 04-04]鐵路迎來清明假期返程高峰 4日預計發送旅客1250萬人次
- [ 04-04]最歡樂、最環?!P點世界各國“清明節”之最
- [ 04-04]清明節,我們應怎樣追思傳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