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運河拱宸橋全景。 陸健 攝 中新網杭州4月9日電(記者 方堃)“杭州將發揮大運河、西湖兩大世界遺產綜合效應,爭取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推動南宋皇城等申遺工作,打造世界遺產群落。”9日,浙江省杭州市代市長徐立毅在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定調杭州將打造“世界遺產群落”。 杭州,于隋朝時定名,于唐朝時揚名。這個被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稱之為“天城”的城市,歷史悠久,人文豐瞻。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曙光”。作為吳越西府、南宋行在和明、清的浙江省會,歷史的印記在杭州的土地上層層堆疊,一磚一瓦、一街一巷都散發著濃郁的“東方文化”氣息。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提到杭州,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西湖。2011年,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湖成功申遺。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杭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數量居同類城市第一。”徐立毅如是說。 擁有“雙世遺”后的杭州雖魅力激增,“圈粉”無數,但從未改變申遺時做出的承諾。2011年,西湖申遺成功時,杭州市政府承諾堅持“六個不”:“還湖于民”目標不改變、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占。時至今日,年客流量直逼3000萬人次的西湖景區依然堅守承諾。 圖為杭州西湖的太子灣公園。 王剛攝 當下,“雙世遺”綜合帶動效應下的杭州正在爭取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推動南宋皇城等申遺工作。 “我們已經編制了良渚文化國家公園的概念性規劃,為良渚遺址的保護利用描繪了藍圖。”杭州市人大代表、余杭區區長陳如根表示,目前良渚古城遺址正緊鑼密鼓準備申遺工作,對于遺址的發展利用,將以申遺為前提、以良渚古城遺址為核心,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良渚文化國家公園。據悉,良渚古城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此外,在2009年,杭州也正式啟動南宋皇城大遺址綜合保護工程,該工程范圍總面積14.1平方公里。工程計劃以遺址本體及周邊環境的保護與展示為主,融合教育、科研、游覽、休閑等功能,建設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展示南宋山水花園式皇城的遺韻。2016年10月,“南宋皇城小鎮”正式開鎮,該鎮就位于南宋臨安城遺址核心保護區——南宋皇城遺址所在地。除了打造成世界級旅游產品,該工程的另一個目標就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杭州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加大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打響絲綢、茶葉、中醫藥、瓷器、書畫等特色品牌,進一步彰顯歷史文化魅力。”徐立毅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杭州將著力展示東方文化特色,打造世界遺產群落,進一步建設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 |
相關閱讀:
- [ 04-07]杭州查處一嚴重污染環境案件 重金屬鋅超標1900多倍
- [ 04-07]航拍杭州西湖“花港觀魚” 換個角度看春天
- [ 04-05]嘉興老畫家龍井茶葉上繪出“杭州24節氣”
- [ 04-01]杭州太子灣公園繁花似錦
- [ 03-31]杭州廈門加入“認房又認貸”行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