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登山戶外運動死亡人數和失蹤人數圖片均取自報告 中新網北京4月11日電(岳川) 據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研究小組不完全統計,2016全年共發生311起登山戶外運動事故,造成64人死亡,3人失蹤。與2015年相比,事故總數增長64.5%,死亡人數增長45.4%。 這組數據出自中國登山協會發布的《2016年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分析報告》。由此可見,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登山戶外運動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2016全年戶外事故超300起 ——事故總數、傷亡人數同比大幅增長 據中國登山協會對登山戶外運動人口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戶外人口總數達1.3億。然而,隨著登山戶外運動的快速發展,參與登山戶外運動人口的急劇增加,戶外事故也頻頻發生。 據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研究小組不完全統計,2016全年共發生311起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全年事故中活動參與總人數1813人,發生事故總人數1268人,受傷事故114起,受傷人數146人, 死亡事故54起,死亡人數64人,失蹤事故3起,失蹤人數3人,無人員傷亡事故140起。 與2015年相比,事故總數增加122起,增長率為64.5%,事故總人數增加423人,增長率為50%。其中受傷事故增加60起,增長率為111%,受傷人數增加83人,增長率為131.7%; 死亡事故增加16起,增長率為42.1%,死亡人數增加20人,增長率為45.4%。 事故總數同比增長超六成,死亡人數增長愈四成,受傷人數增長率更達131.7%,三項數據大幅上升,意味著登山戶外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登山戶外運動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2016登山戶外運動事故類型 哪些事故發生頻率高、危害大? ——迷路最常發生,滑墜易生事故 記者梳理發現,2000年以來,國內登山戶外運動事故整體呈上升趨勢,且類型多樣化。在滑墜、被困、疾病等十余種事故類型中,迷路已連續多年成為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的主要類型之一,而滑墜和高墜類事故在受傷和死亡事故中占比最高。 報告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6年的迷路事故增長率為65.5%,數量創歷年之最。迷路包括天黑迷路、落單迷路、大霧迷路、新線路迷路等類型,誘發原因多樣。 此外在311起事故中,高墜(指垂直墜落)事故和滑墜(指小于90度滑落)事故分別為24起和85起。高墜事故中,致死事故13起,占死亡事故總數的24%,致傷事故11起,占受傷事故總數的7.5%;滑墜事故中,致死事故18起,占死亡事故總數的33.3%,致傷61起,占受傷事故總數的41.8%。 高墜、滑墜類致死占到了死亡事故總數的57.3%,致傷也占到了受傷事故總數的49.3%。由此可見,滑墜、高墜事故對登山者危害極大:一旦發生高墜,非死即傷;滑墜事故中,無人員傷亡的案例也僅占比7%。 事故發生與時段的關系 哪些因素易導致事故發生? ——天氣非決定性 與組織形式密切相關 報告顯示,15:00—21:00 期間發生的事故多于其他時間段。愛好者多在此時下山,行程計劃、天氣、體能分配、食物、心態等都成為誘發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回家心切易麻痹大意,體能分配不均致返程透支等。下降時的事故率高于上升和其他階段,也有相似原因。事故的發生也與地形相關,如在陡坡、懸崖發生的事故遠高于其他地形,原因之一就是地形復雜,易發生滑墜、高墜。 從報告中可見,事故數量還與組織形式有密切關系。易造成事故的組織形式,如獨行、親友結伴,兩者的共同點就是沒有責任主體,戶外經驗缺乏,遇險時應對能力有限。而以法人單位為組織形式的事故數量近年一直保持在低位,這說明了有專業人員做組織保障的重要性。對比可知,無責任主體的活動容易造成事故發生。 事故發生與組織形式的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晴天的事故率67.2%,遠遠高于其他天氣,這說明天氣因素對事故的發生不具有決定性作用。晴天事故率高主要是因參與人數的增加,且事故多是由主觀因素導致。當然,天氣突變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比如山洪爆發被困、大霧迷路、道路濕滑等。 需要注意的是,過往連續三年有因山洪爆發而導致群體性死亡的事故發生。2015、2016年廣東共發生三起山洪事故,導致18人死亡,這也是造成廣東省連續兩年事故死亡人數居各地之首的主要原因。此外報告認為,登山戶外運動是一種地域選擇性很強的運動項目,也與當地經濟水平有著直接關系。 事故發生與天氣的關系 如何避免事故發生? ——掌握戶外知識,量力而行 針對各類事故,報告指出,登山戶外具有高風險性,切忌盲目,出行前一定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和天氣、做好行前計劃、掌握戶外基礎知識,這是安全出行的前提。許多事故的發生,恰恰是由于登山者戶外經驗不足、安全意識淡薄所致。 以運動項目為例,登山(低海拔登山)和徒步穿越連續多年成為事故頻發的主要項目,究其原因,重要一條就是由于兩者門檻較低,參與人士對戶外技能、知識和經驗等方面缺乏了解,相對易導致人盲目大意,忽略安全的重要性,導致事故發生。 報告呼吁,登山戶外運動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參與,同時加大對全民戶外知識的普及力度,加強戶外安全理念的宣傳。作為參與者,出行前應了解戶外風險和事故類型,學習急救與自救知識,遇險時保持冷靜,避免心態失衡。登山途中量力而行,不盲目自信或存僥幸心理,及時根據自然環境和身體條件調整行程。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安全的警鐘也應時刻長鳴。 |
相關閱讀:
- [ 03-23]戶外運動裝備熱銷警惕沖鋒衣等“掛羊頭賣狗肉”
- [ 03-23]省民族與宗教研究所參加戶外運動與安全知識培訓
- [ 11-12]廈門今日氣溫開始回升 周末好天氣適合戶外運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