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 題:治亂象防風險數十億元罰單按下金融監管升級鍵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劉慧、譚謨曉 一場治亂象、防風險的監管風暴正在金融業掀起。今年一季度,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違規機構的處罰金額已達數十億元。處罰力度加大、處罰節奏加快,我國金融監管正在全面升級。 治亂象監管“長牙齒” 繼證監會、保監會出手重罰違規者之后,銀監會的監管力度也在加強,今年一季度對違規機構的罰沒金額達1.9億元,占去年全年的70%。僅在3月29日一天就做出25件行政處罰,17家機構被罰4000多萬元,不少大型金融機構赫然在列。 在此之前,金融監管的強度已經開始升級。3月30日,證監會給資本市場“大鱷”鮮言開出高達34.7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并終身禁入證券市場。今年一季度,證監會作出29項行政處罰決定,共計罰沒金額約49億元。其中,一些只有違法行為、沒有違法所得的所謂“悲催”違法者也受到了懲罰,監管部門的懲處標準越來越嚴格。 保監會對“不守規矩”保險公司采取的處罰措施也體現出嚴字當頭的監管導向。2月24日、2月25日,保監會連續兩天分別對前海人壽、恒大人壽的相關責任人做出禁止進入保險業10年和5年的行政處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監管要敢于亮劍、敢于碰硬,勇于‘揭蓋子’、‘打板子’,堅持嚴罰重處,保持整治金融亂象的高壓態勢。”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表示。 其實,針對金融業此前的種種亂象,監管部門曾多次下發各種文件予以整治規范,但仍屢禁不止。究其原因,監管強度不夠是關鍵。“比如針對票據違規操作等行為,幾十萬元的罰款對金融機構來說微乎其微,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必須加大處罰力度才能讓監管的牙齒硬起來。”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 治亂象當用重拳。公開點名批評、數十億元罰單、終身行業禁入……監管部門正在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整治金融市場。 監管“長牙齒”,對違法違規的震懾作用已經顯現。面對監管開出的高額罰單,曾經“桀驁不馴”、阻礙調查的鮮言開始服軟,表示放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并承諾積極繳納罰款。 |
相關閱讀:
- [ 04-11]金融反腐突破意味反腐斗爭深化
- [ 04-06]沙縣與國開行福建分行簽金融合作備忘錄
- [ 04-03]香港財經官員:金融合作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 [ 04-01]海峽金融街CBD中軸線景觀工程主體完工
- [ 04-01]福州海峽金融街CBD中軸線景觀工程主體完工
- [ 04-01]山西省搭建金融服務平臺 進一步推動晉臺經貿合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