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廠 廖式映 攝 中新網杭州4月12日電(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張煜歡)從云計算到物聯網,從“互聯網之城”到“杭州智造”,近年來,杭州正逐步構筑以信息經濟為引領、高端服務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產業新體系,這座創新活力之城正不斷注入著生機。 杭州市代市長徐立毅指出,今后五年,杭州要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振興實體經濟,把特色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勝勢。 新舊動能轉換,正是正在舉行的杭州市兩會的一大熱點。 以“新”驅動“新興”向榮改變城市 為應對經濟新常態,2014年,杭州市提出以發展信息經濟、推動智慧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一號工程”,在“新”文章上率先繪出藍圖。 發展新興產業,是“新”文章中彰顯杭州特色的一大部分。徐立毅表示,2017年,杭州將深入推進信息經濟“六大中心”(物聯網產業中心、電子商務中心、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中心、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數字內容產業中心)建設,加快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通信等應用發展。 在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市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許嵐看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首先在于核心技術的掌握。“如何在核心技術方面有所突破,政府的引導十分重要。”許嵐認為,政府應當成立相關部門,在世界范圍內搜集行業發展最新動向,再梳理問題,后反饋提供給企業,使企業得以彌補差距,趕上最新前沿發展趨勢。“企業視角存在著一定局限性,如果政府能幫著多一雙眼睛,站在制高點去看一些東西,城市的轉型升級發展會更好。” 此外,許嵐表示,智能制造在新舊動能轉換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介紹,傳感器、機器人以及信息化、大數據等環節相互串聯,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大勢所趨,這個解決了,轉型升級就好做了。”許嵐如是說。 智能制造,的確正悄然融入產業當中。杭州市人大代表、浙江旭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旭光就拿自家公司的“傻瓜智能燈”舉了個例子。“同樣一盞燈,冬天是暖光,夏天是冷光,‘傻瓜’都可以自如控制,這就是智能化的應用。”洪旭光表示,未來結合物聯網,智能制造還將更緊密地與產品“系”在一起。 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也使杭州制造的高度更上一臺階。2016年,杭州市制定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杭州行動綱要》,規上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5%、14.6%和11.6%,信息經濟增加值達到2688億元(人民幣),增長22.8%,“新”的成績可謂十分亮眼。 以“舊”革新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當科技前沿步伐越邁越大的同時,傳統產業這架“舊”馬車也亟需注入新動力。在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方面,杭州也正加大馬力,迎頭發展。 “脫去濕棉襖,穿上沖鋒衣”,是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盛閱春關于“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生動比喻。“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稅收也許有時候會變少,但是為了轉型,這件事遲做不如早做。”盛閱春介紹,在促進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的過程中,蕭山區正著力做好“產業+”的文章。 產業+基金、產業+會展、產業+科技平臺……結合蕭山區自身優勢特色,一系列創新舉措紛呈鋪開,如在“產業+科技平臺”方面,蕭山科技城核心區已引進200余家科技型企業,科技化信息化蓬勃發展,使得蕭山區的產業發展勢頭一時無兩。 傳統產業改造在各行各業的“老樹發新芽”,無疑是杭州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為加快轉型步伐,杭州提出,2017年要加大工業技改力度,推進“兩化”深入融合,深入實施“互聯網+”“標準化+”“品牌+”“機器人+”等行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廠,就是“機器人+”的典型代表。該工廠依靠智能制造集成系統,在強大的硬件支撐及精密的軟件集成下,從備料開始,經過整整二十七道工序,最終完成入庫,整個過程高效、可靠、智慧,實現了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間的高效對話。 如此,“新思維”代替“舊機器”,“舊”篇章正翻頁成為過去。產業創新活力與日俱增的當下,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主動出擊,為杭州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破不立”實體經濟仍需強大推動力 實體經濟,亦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新”與“舊”的轉換迸發出無數火花時,當下實體經濟存在的重重問題也無法忽視。 “目前,浙江省內做內銷照明的企業還比較少,規模太小,如何發展壯大照明產業,讓我們這些民族品牌讓更多人知道,政府需要更多肯定與推廣。”關于壯大民族企業影響力,洪旭光如是表達著自己的愿景。 除需加強品牌化的推廣外,在杭州市人大代表、浙江勝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方吾校看來,實體經濟還需要政府強有力的實際支撐。“真真正正為企業減稅減負,才能重振杭州實體經濟。” 在代表們眼中,實體經濟需要政府的同時,政府也離不開實體經濟。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茅建榮就認為,國際名城一定要有知名實體企業的支撐。“實體經濟是發展的根本。我希望政府能更理解企業困難。” 實體經濟的振興之路道阻且長,但在代表們的諫言之下,結合杭州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一幅杭州經濟轉型升級藍圖,似乎也正徐徐展開,呈現在世人眼前。 徐立毅介紹,今后五年,杭州將繼續深入實施“一號工程”,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振興實體經濟,做大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物聯網、機器人、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培育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型顯示、虛擬現實等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當站上發展至高點時,新舊動能轉換這條攻堅之路的未來也將愈發明晰。杭州這座城市,正懷著無比堅定的決心,披荊斬棘,闊步向前,讓杭州新經濟迎來更加充滿生機的春天。 |
相關閱讀:
- [ 04-12]杭州臨安地震:已緊急轉移安置876人
- [ 04-12]百只“雞”亮相杭州 以紙漿藝術對話中國元素
- [ 04-12]浙江杭州臨安發生4.2級地震 尚無民房倒塌和人員傷亡
- [ 04-10]杭州政府工作報告:加強對共享單車綜合管理
- [ 04-09]杭州力塑“高顏值”國家生態市 “水氣廢”三管齊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