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警方最近成功偵破一起全鏈條的電信詐騙案,整個團伙在組織者之下分為話務、取款、拆資和卡務四個小組,各組外圍成員隨機招募,骨干之間緊密協作,形成一個完整閉合的詐騙鏈條。而就在湖南洪江一名法官被騙八萬元之后,這個詐騙鏈條才浮出了水面。 2016年9月12號,湖南洪江市人民法院李法官接到一個自稱是院長的電話,對方直呼其名向他借錢應急,為確認真偽,李法官決定當面詢問院長,結果領導外出。而這時,對方再次打來電話催促,無奈之下李法官給對方轉了八萬元。待領導回來后,李法官才發現上當受騙,隨即報警。 劃分小組 通過改號電話進行詐騙 警方經過偵查發現:詐騙電話是一個改了號的網絡虛擬電話,電話信號源和被騙資金都指向廣東。在電信部門的配合下,兩名犯罪嫌疑人王某和楊某林進入警方視線,他們先后用外省身份證在懷化開了28張電話卡,并且和廣東一名叫劉某波的男子聯系緊密。專案組經過四個月的偵查發現,廣東茂名的劉某波就是這個詐騙團伙的組織者,他們分工明確,在廣東、山東等八省冒充領導實施電信詐騙。 湖南懷化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重案大隊大隊長 鄭德愛:卡務組是專門負責辦卡,包括手機卡、銀行卡,話務組是專門負責給受害人撥打詐騙電話,拆資組是專門負責詐騙所得的資金,分多級卡進行轉賬,取款組最后是負責把詐騙所得的資金通過ATM機取款。 詐騙團伙11名全部骨干落網 2016年12月9日,專案組搗毀位于中山市坦洲鎮的電信詐騙窩點,2017年1月3日,劉某波團伙11名骨干全部落網。 精細分工 閉合鏈條形成產業 那么詐騙團伙是如何獲得公民信息、又是如何實施詐騙的呢?根據詐騙團伙組織者劉某波供述,他們在實施詐騙之前首先就是要購買身份信息。犯罪嫌疑人劉某波拿到公民個人信息后,通過甄別找出實施詐騙的對象,并向對方手機發送一條短信鏈接,借此盜取他的手機通訊錄信息。 湖南懷化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重案大隊大隊長 鄭德愛:犯罪分子利用木馬病毒植入到受害人手機當中,受害人一旦打開鏈接以后就獲取了他的聯系人的手機短信內容。 隨后詐騙團伙開始根據信息設計詐騙臺本,并針對詐騙對象所在地區,邀請當地人在當地辦理電話卡冒充領導實施詐騙,由于是本地口音,不少人都落入他們的圈套。 得手后,取款組和拆資組人員同時跟進,幾分鐘內就將錢取走。從2016年9月份至12月份,他們累計撥打詐騙電話2000多個,詐騙成功50余起,涉案金額230多萬元。 電信詐騙升級轉型 謹防受騙 隨著公安部門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不斷增大,犯罪分子也在不斷轉變方法,比如通過網絡病毒方式盜取虛擬財產;通過網上交友、虛假宣傳發財致富等方式進行詐騙,并將傳統的電話、短信詐騙轉向網絡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 湖南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從2017年以來受理的網絡電信詐騙報警來看,網絡詐騙最多,占到了76.3%。 辦案民警提醒,除了提高警惕意識外,在接收到與本人錢財有關的信息時,要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 |
相關閱讀:
- [ 04-14]最高法發布電信網絡詐騙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 [ 04-14]電信網絡詐騙新招不斷 打擊治理力度逐漸升級
- [ 04-14]數百億市場引犯罪分子覬覦 電信詐騙黑手伸向手機網游
- [ 04-14]摳腳大漢變身美女主播 3個月時間詐騙700萬元
- [ 04-13]浙江釣魚軟件刷單特大詐騙案告破 涉案人被公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