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動機 但凡有新的傳播技術出現,不良信息便會迅速“搭便車”。作為互聯網新秀的VR(虛擬現實)也遇到這類問題。自VR進入大眾生活之時起,涉黃涉暴內容就如影隨形。盡管相關部門迅速動作,但不法分子依然采用各種隱蔽手段利用VR兜售涉黃涉暴資源牟利。利用VR傳播涉黃涉暴信息的隱蔽手段有哪些?又該如何治理?《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本報記者 杜曉 本報實習生 孟雨佳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涉黃涉暴的形式日趨多樣化,VR(虛擬現實技術)也難逃脫被利用的境地。 今年3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查獲一批涉黃VR設備。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開始對VR領域涉黃行為進行治理。然而,《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VR涉黃涉暴的情況依然存在,售賣方式趨于隱蔽。 網上售賣涉黃涉暴信息 記者注意到,在一些電商平臺、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以及微博平臺,均存在出售涉黃涉暴VR資源的賣家,不同平臺售賣資源方式不盡相同。 在一家電商平臺,記者以“VR資源”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平臺彈出這樣一段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法顯示‘VR資源’的相關寶貝”。 記者將關鍵詞換為“VR影片”或“VR視頻”,點開搜索到“物品”的詳情描述則發現,一些商家賣的都是VR涉黃內容的資源。價格隨著資源的數量各有不同,各家發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記者查詢發現,這些賣家的發貨方式主要有三種:云盤、郵箱及線上傳輸壓縮包,用戶評價也較為粗俗直接。 在一家店鋪,某賣家售賣的涉黃VR資源售價為6.99元。賣家向記者承諾,云盤中有1000G資源,每15天更新一次內容。 在上述出售的視頻資源中,有不少含有涉黃涉暴內容。除了涉黃內容之外,還有一些血腥游戲。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的VR設備賣家都會在廣告語中非常明確地表達出“買設備即送資源,應有盡有”之類的意思。一些賣家甚至用各種話語暗示其贈送的視頻中有涉黃涉暴內容,有的還配有圖片。 在買家買下物品的同時,賣家會給買家發送網盤鏈接。而且,很多賣家會有單獨的選項供客戶拍下,即不買設備只買資源。此類選項折疊在VR設備列表中,不容易被發現,其內容與上述描述相同,大多是一些涉黃內容。 此外,還存在一種情況,即顧客想看什么資源可以直接聯系賣家。 記者嘗試聯系有的賣家,暗示其是否能找到“黃色”“暴力”方面的資源,對方表示“沒問題,一元一部”。 除了電商平臺,在一家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上,記者注意到,這里的VR視頻資源也比較豐富,價格從1.5元到109元不等。買家也可以交20元成為會員,賣家將其拉入網盤會員群(名稱大多比較露骨),隨時更新涉黃涉暴VR資源。 在微博平臺上,也存在上述現象。 記者調查發現,有的用戶名字就直接暗示有此類資源,其微博主頁很多內容都是對涉黃VR資源的推薦。在采用賣家指定方式付款后,賣家會發來網盤鏈接,或者通過社交媒體傳播資源。 商業推廣打色情擦邊球 在涉黃涉暴VR資源通過網絡傳播的同時,VR商業化之路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于女士給記者講述了她的經歷。 一個周末,于女士和往常一樣帶著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商場玩,發現一樓大廳里多了新事物,那就是VR播放設備。 于女士詢問后得知,這是收費觀看,顧客不僅可以戴上設備觀看,還有相應的座椅裝置,可以產生搖晃、震動之類的感覺,讓體驗感更加逼真。 設備旁邊豎立著顯示屏幕,旁觀的人群也可以通過屏幕看見正在播放的VR內容。商家以此增強商品吸引力。 如此新奇、科技化含量很高的虛擬現實設備立刻吸引了很多人。 “圍觀的孩子很多,看見這樣的設備特別興奮,都想要看。”于女士說。 于女士的孩子也對VR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女士看了播放的內容后,發現有適合孩子看的,于是決定排隊買票。 就在這個時候,屏幕上出現了于女士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具體也記不太清了,大約相當于僵尸之類的恐怖場景,可以用力砍,鮮血直流,很嚇人。”于女士說。 盡管觀看體驗上述場景的是兩個成年人,但是這樣的內容明顯不適合孩子觀看,在場不少家長都用手捂住了孩子的眼睛。于女士擔心出現其他少兒不宜的畫面,于是趕緊帶著孩子離開。 目前,在VR商業化之路上,存在某些打色情和暴力擦邊球的趨勢。 例如,對于一款VR格斗游戲的評價是,“腦漿和血液好像就迸在你眼前”“玩一場有種嗜血的感覺特別爽”“一局下來打的大汗淋漓”。還有VR創業公司拍攝“為中國宅男量身打造的全景視頻”。 “這樣的內容成年人看倒是沒有問題,但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播放給孩子看,真的不太好。”于女士回憶在商場觀看VR的情景時說。 VR內容受法律規制 去年,關于VR行業的分析報告不少,行業前景可觀。 一些分析報告對VR行業的描述大同小異,比如,“自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Oculus開啟全球VR時代,Oculus、索尼、HTC已成為VR三大巨頭廠商,中國市場也緊隨其后,在眾多產業資本積極涌入的情況下,國內VR產業熱度已僅次于美國”。又如,“2015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為15.4億元,預計2016年將達到56.6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50億元。目前國內的虛擬現實產業還處于啟動期,自2015年以來,參與到虛擬現實領域的企業大幅增加”。 在業內人士看來,VR內容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資深VR從業人員、焰火工坊CEO婁池說,目前VR在內容方面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賺錢,因為VR設備的用戶數量太少,加上國內消費者已經養成了內容免費、內購付費的消費模式,無論內容開發者如何努力,在今天的用戶量面前都難以賺錢。這就變成了一個死循環,越沒內容,用戶量就越少,用戶量越少就越沒內容。 對于一些色情、暴力內容通過VR傳播,婁池認為,VR只是內容展現形式的變化,和其他內容一樣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約。 “網上有些內容并不是通過VR來傳播,而是通過互聯網來傳播,所以面對的問題和過去的色情暴力內容一樣,不需要通過新的方式來監管,當然也會有禁而不絕的情況。”婁池說。 對于VR內容分級,婁池說,目前看不出能帶來好處。內容分級在我國所有的成熟內容消費市場上都沒有推廣和展開,在最不成熟的VR領域上更不會起到作用。內容分級并不是消費者所急需的,自然也不會是VR產業所急需的。 “用戶量的迅速擴大是VR內容良性發展的方向,很多內容開發商都已經轉到別的領域發展。不解決用戶量的問題,其他發展無從談起。”婁池說。 制圖/李曉軍 |
相關閱讀:
- [ 04-18]涉黃直播屢禁不絕的心理學成因
- [ 04-17]“掃黃打非”辦:已對兩家涉黃直播平臺立案調查
- [ 04-16]個別較有影響力客戶端推送涉黃直播 變馬甲躲監管
- [ 04-16]微博"小號"成涉黃重災區 臨時賬號"打游擊"
- [ 02-07]北京三家俱樂部涉黃續:檢察機關依法對77人批準逮捕
- [ 02-03]連江網警破獲多起涉槍涉黃案件 抓獲涉案人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