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中國傳媒大學2017屆國際新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李收到了學校發來的創業意向問卷,讓她想起了學校之前安排過的就業與創業課程以及所參觀過的位于學校西校區的文化產業孵化器。 初夏時節,大學畢業季即將來臨。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任務更加繁重。對此,國家和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措施,拓展就業渠道,完善精準服務,強化困難幫扶,為大學生就業創業保駕護航。 創業可獲得更多支持 今年,國家加大了對高校畢業生群體創業的扶持力度。4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關注就業創業,明確提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落實好已有政策的同時,推出促就業新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地方通過財政出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鼓勵地方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創業給予一次性補貼。 地方政府方面,河南今年將求職創業補貼標準從每人1000元調整為1500元,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標準從每人200元調整為300元。同時,河南還增加了離校未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對畢業年度按規定進行實名制登記的離校未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300元。 為了促進畢業生創業,山西3月公布的就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指出,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帶動3人以上就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根據帶動就業人數給予一次性創業就業補助。 另外,去年底以來,廣西、貴州、河北等多省份也出臺了就業創業相關資助補貼政策。 基層崗位吸引力增加 今年初,國務院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強調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并明確提出,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規劃指出,要結合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開發崗位,統籌實施基層服務項目,落實學費代償、資金補貼、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微企業就業。 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提高基層崗位待遇。今年,北京將實行大學生村官與選調生工作并軌,采取先選拔、后就業的方式選拔400名左右的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安排到村任職。還將出臺大學生村官工資增長政策,提高目前在崗大學生村官工資待遇水平。 為了健全基層服務保障機制,拓展扎根基層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通道,四川省今年從畢業兩年內的全日制專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中,招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服務。服務期間,享受工作生活補貼,參加社會保險,新招募且服務滿6個月以上給予一次性安家補貼2000元。參加“三支一扶”(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畢業生還可在職稱評定、公務員及事業單位考試、研究生考試、專升本、選調生選拔中享受多種優惠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任何時候,到基層就業都是大學畢業生的一個重要的選擇。隨著中國經濟的梯式發展、產業的轉移、崗位的發展,基層會有更廣闊的就業空間,畢業大學生向基層流動也是必然趨勢。” 困難學生就業有幫扶 面對今年依舊嚴峻復雜的就業形勢,貧困家庭畢業生、殘疾畢業生在就業創業時更是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做好這一部分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工作,各地也是狠下功夫。 近期,安徽完成發放2017屆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的工作,共為16249名2017屆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1299.92萬元。今年,安徽省將高校畢業生困難人員范圍由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殘疾、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畢業生擴大到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家庭畢業生。同時,還將畢業生范圍擴大到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并率先為958名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家庭畢業生發放補貼資金76.64萬元。 在四川省,公布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清單,對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800元補貼。對家庭經濟困難和就業困難畢業生,離校前給予一次性就業幫扶補助400元。公務員公招考試中,特殊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免收公共科目筆試考務費用。 |
相關閱讀:
- [ 04-23]畢業季大學生整形美容升溫
- [ 04-21]畢業季催生整形熱 近400萬學生成“變臉”主力
- [ 10-28]《一年級畢業季》將開播 陳建斌綜藝首秀"逼瘋"李莎旻子
- [ 10-19]十大平臺同步直播《一年級·畢業季》發布會
- [ 07-28]同學情誼酒水表達? 畢業季何以變成“燒錢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