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在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筑夢路上,廣大知識分子更是圍繞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主動擔當,積極作為。 中央電視臺推出系列報道《家國棟梁》,為您講述知識分子無愧于時代的奮斗故事。今天我們首先來認識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黃大年。 黃大年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25年前,他帶著科技強國的心愿,出國留學、工作,成為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 然而,當黃教授得知國家的召喚,他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回國帶領科研團隊尋求技術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19日,吉林大學召開《黃大年事跡報告會》,教師王郁涵回憶黃教授說過的話:“我一點都不想等到葉落了才歸根,我想把我的所學交付給祖國。他說我和祖國從來沒有分開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就義無反顧。” 這場報告會,正在吉林大學的校園里巡講,師生共同緬懷一位逝去的教授——黃大年。 1977年,黃大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系,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在當年的畢業紀念冊上,黃大年的留言寫到:“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心懷報國之志,1992年,黃大年被公派到英國攻讀博士,并從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為這個領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術的少數華人之一。 2009年4月,當得知國家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時,黃大年第一時間給母校打電話,明確表示要回國。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財教授回憶說:“黃老師就沒有提一個錢字,但是就強調他在國外的做的這種高精尖的這種科研工作,以及這種工作回到國內來怎么開展。” “我覺得對我來說很簡單,因為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惦記著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過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這樣的回來參與建設。”黃大年教教生前采訪。 回國后的第6天,黃大年就與吉林大學簽下全職教授合同,成為第一批回到東北發展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他帶著先進技術,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這種設備就像一只“透視眼”,能“看清”深層地下的礦產、海底的隱伏目標,對國土安全具有重大價值。而這樣的高端裝備,國外長期對華壟斷或封鎖。 從零開始的黃大年,帶著研究團隊日夜奮戰。他出差始終趕最晚的那一程,這樣就不耽誤白天工作;同事經常兩三點鐘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務。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馬芳武回憶:“黃老師他說非常急迫,我們現在要創建雙一流大學,一定要跟上時代快速地發展步伐。” 和家人聚少離多,讓黃大年心懷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嘆:“可憐老妻孤守在家,在掛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獻昌說道:“黃教授有一句話很典范的,他說我們等于說為國家損失了20年的工作時間,我們要把它補回來,那真的就是一種家國情懷,回來以后是只爭朝夕。” 黃大年帶領400多名科技人員,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臺萬米科學鉆——“地殼一號”,自主研制綜合地球物理數據分析一體化的軟件系統,提高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的制造能力。 2016年12月8日,黃大年因膽管癌住進醫院。即便在病床上,打著吊瓶的黃大年還在改方案,給學生答疑解難。 黃教授的學生周文月告訴我們:老師剛打完點滴,這手還沒有緩過勁來呢,然后就開始給他講,所以我就拍下來這個照片。他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眾多師生帶著傷痛和懷念,默默垂淚,悼念送別。 斯人已去,未盡的事業卻仍在繼續。黃大年生前規劃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航空重力梯度儀研制,已通過階段論證即將啟動。昔日與黃老師并肩奮戰的同事,正在讓“地球深部探測儀器”從理論走向應用。 在吉林大學檔案館,黃大年寫的入黨申請書,讀起來仍讓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
相關閱讀:
- [ 04-11]振興傳統工藝應發揮青年力量
- [ 04-05]以“兩學一做”培養振興發展的“領頭雁”
- [ 03-30]讓飛走鳳凰又回還(政策解讀·聚焦新一輪東北振興③)
- [ 03-25]國辦轉發《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部署促進傳統工藝傳承與振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