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守護健康與安全 你所居住的城市河流湖泊有沒有受到污染?實時空氣質量如何?綠地面積有沒有減少?這些疑問都能從科普展上的“太空天眼”找到答案。衛星遙感圖片有力支撐了大氣環境監測和區域污染防治、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綜合評估,為保障良好環境提供及時準確的空間信息服務。 2016年8月,應用高分四號衛星制作的臺風“妮妲”觀測高清云圖,精確評估了臺風影響區域,支撐決策少轉移幾十萬人,極大減少了減災成本。一年來,高分專項應用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在減災救災、環境監測、精準脫貧等領域作用顯著?!斑@是對‘航天創造美好生活’的最佳詮釋?!备叻謱m椆こ炭値熗駯|說。 飛機上不能上網、置身山水之美不能發朋友圈、草原上馳騁不能視頻聊天……這些“交流的無奈”在不久的將來都會成為過去時。近期發射升空的實踐十三號高通量通信衛星,可以為人們提供“天地互聯”的暢通上網體驗。 在航天日上,你還會知道,目前在旅游大巴、長途客車及重型載貨汽車上安裝的北斗、GPS雙模車載導航終端,已全部接入國家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監控,確保人員及車輛安全。 在醫療健康領域,航天技術同樣“大展身手”。國家航天局相關專家介紹說,源自火箭燃料泵技術研制的人造心臟,已為數百人帶來新生。 創造美好生活 推動經濟發展 國產低成本汽車防撞雷達為汽車裝上“導彈的眼睛”;航天渦輪泵技術應用于消防泵,讓消防車噴水高度直達300-400米高的摩天大樓;增雨防雹火箭產品為西安帶來今年第一場春雪……譚永華說,作為高精尖技術密集型產業,航天技術轉化而來的產品一經面世,往往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譚永華說,航天科技發展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對相關產業的輻射可達1﹕7至1﹕10。 “截至目前,我國民用遙感衛星數據分發量累計超過1000萬景,衛星電視直播用戶突破7000萬,‘北斗’終端持有量400萬余套,衛星應用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說。 根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虹云工程”規劃,該公司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它們將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組網運行,基本實現覆蓋全球的寬帶互聯網接入。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小衛星”“低軌”“寬帶”的組合設置,正是為契合商業性的發展需求。 田玉龍表示,今年,中國將大力推動衛星應用與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服務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數字海洋等建設。發展基于位置服務、通信、廣播電視、醫療等的大眾信息消費與服務新產業,讓“航天科技更好惠及百姓生活。” |
相關閱讀:
- [ 04-24]2017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西安舉行
- [ 04-24]凝聚實現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 [ 04-24]讓航天科技走進百姓生活
- [ 04-22]我國穩步邁進“空間站時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解析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 [ 04-21]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實施首次“零窗口”發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