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溫暖” 平穩向好——從就業數據看中國經濟新氣質之八
2017-04-24 22:18:28?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房小奇 趙舒文 |
分享到:
|
利好不斷,保障重點群體 面對795萬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人社部日前啟動為期兩個月的城市聯動招聘活動。據初步統計,已有140家省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報名參加,聯合網絡招聘大會預計有10萬家以上用人單位參加,提供不少于130萬個崗位信息。 在“三去一降一補”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形勢下,去產能職工安置工作基本上平穩有序,2016年總共安置72.6萬人。“今年一季度,去年應該安置還沒有安置的職工絕大部分已得到了基本安置。”張義珍說。 近日,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發布的《關于做好2017年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工作的通知》明確,確保為每位分流職工至少推薦3個就業崗位。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劉燕斌指出:“意見提出的背景,一是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繼續穩住就業基本盤,進一步改善民生;二是針對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群體在就業中面對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采取措施,抓好重點群體工作,防范失業風險,守住底線。” “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過程中,新舊動能的接續與新舊業態的更替必然伴隨著勞動力需求結構的改變。意見順應并服務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這個主線,以求人力資源供求更加匹配,最終實現人盡其才。”劉燕斌說。 堅守底線,破解難題 就業既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的底線。盡管開局“溫暖”,今年的就業形勢仍然錯綜復雜,總量壓力依然很大:2017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有1500多萬人,扣除自然減員騰退的崗位數,還需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同時,還要為去產能職工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留出空間。 此外,在經濟回暖期和轉型期,普工難招的壓力反彈,技術技能等各類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劇,而與此同時,一些大齡低技能勞動者、部分高校畢業生仍然就業困難,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 “雖然困難和挑戰不少,但是我們也有不少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周天勇說,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條件,穩增長政策效應將繼續發力,經濟有望實現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一些新業態、新動能正在形成,這些都將拓展就業增長空間,增強經濟對就業的拉動能力。”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說。 此外,我國已形成了一整套積極就業政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也不斷完善,促進就業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專家認為,綜合這些有利因素,實現就業平穩向好不成問題。 |
相關閱讀:
- [ 04-23]中國經濟轉型動能輻射全球
- [ 04-21]評論:6.9%,中國經濟進入“破繭期”
- [ 04-21]人民財評:6.9%,中國經濟進入“破繭期”
- [ 04-18]6.9%!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
- [ 04-17]一季度中國經濟“開門紅”:收入增速重新跑贏GDP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