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種卿) 近日,《清華金融評論》增刊《公平與效率的綜合平衡——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向》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多位業內專家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獻計獻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輝就表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需要在降低公共養老金費率同時,增加體制的靈活性。 多位專家參與圓桌論壇探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方向。中新網種卿 攝 談及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田輝認為,“要以養老金融的思路而不僅是養老保險的思路來推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健全。” 田輝表示,目前中國養老金體系中第一支柱占絕對主導,“廣覆蓋、低保障”的原則雖然保證了一定的公平性,但是這種公平性依然處于低層次,要提高覆蓋率和效率將付出更多代價和成本。且在文化、政治、經濟的差異下,中國不可直接照搬某個國際上的成功經驗,而需要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結構性改革相結合。 雖然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經驗,但是參考成熟的經驗也十分必要。 澳大利亞安保集團安保資本副總裁梁瑞明在介紹澳大利亞經驗時說,澳大利亞養老保險體系完善,因其稅收、財務等安排,資產超過一定水平的富裕人群已經不需要從第一支柱社保來提取養老金,且對其繳納企業年金也規定了稅優的上限。 “稅收優惠也是幫助美國養老金體系發展的最主要制度。”美國信安金融集團信安國際基金管理總監Paul Sellers表示,如果沒有稅收減免和稅收優惠,養老金繳費下降,將會給政府增加負擔,因為這將會增加第一支柱的支出。 “養老金制度的建設確實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涉及的面非常廣,不光有宏觀財政問題、宏觀經濟問題,還涉及人口問題、社會心理問題,甚至包括行為經濟學,因此需要統籌多方面進行考慮。”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董克用總結稱。 既然要建立更完善的新制度,那么現有養老保險制度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在中國保監會國際部外事處處長趙光毅看來,效率問題是當下制度環境下養老保險運行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另外,他認為,中國保險業需要在國際養老金領域規則制定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養老保險制度的三支柱正好對應了國家、集體和個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分析稱,在第三支柱中,個人商業保險固然是重要組成部分,但從國際經驗來看資產管理也是第三支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未來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個人商業保險和第三支柱的界定和關系。 |
相關閱讀:
- [ 03-31]廈門24.77萬人參加養老保險 城居保基礎養老金全省最高
- [ 03-30]農村計生家庭參加新型社會養老保險享優待
- [ 03-29]人社部:實現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 嚴控提前退休
- [ 03-29]中國將采取措施 實現“十三五”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
- [ 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功成:養老保險改革 今年至關重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