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5日電 題:中國航天的“不懈追求”:舞臺更寬 腳步更快 剛剛過去的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從設在古都西安的主場出發,中國各地為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而歡欣鼓舞。 僅僅是過去一年,中國航天人所獲成績也是舉世矚目。 兩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先后成功“首飛”;兩名航天員完成太空中期駐留;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在完成19項科學實驗后“大勝歸來”;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率先開啟空間尺度上的量子科學實驗……4月23日,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及時“獻禮”。 這些高精尖的航天技術已與百姓日常生活“交會對接”。太空棉服裝、航天育種培育、“太空天眼”實時監測、衛星導航與氣象預報……主場展出的實例印證今年“中國航天日”的口號: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對中國的同行也大加贊賞,她說:“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豐收年。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見證中國在接下來一年以及未來更長遠時期取得的更多成就。” 迪皮蓬女士的這份期待不會落空。自中國高層提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以來,“不懈追求”的信念讓中國航天事業煥發勃勃生機。 追求體現在不斷拓寬的“舞臺”。 運載火箭的承載力決定了“航天舞臺”的大小。2016年首次亮相的兩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均在2017年擔綱發射重任。“長征七號”已將“天舟一號”托舉升空,“長征五號”將先后在6月、11月護送“實踐十八號”與“嫦娥五號”問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在“中國航天日”期間說,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前期基礎技術攻關,把目前“長征五號”已取得的近地軌道25噸級運載能力再提升四五倍,計劃在2030年前后實現首型重型運載火箭“首飛”。 追求體現在不斷加快的“腳步”。 一步邁向距地400千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說,將在2022年左右建成總重量接近100噸的中國的空間站,空間站的核心艙已進入初樣研制階段。 一步沖向距地38萬千米。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說,除了欲取月壤的“嫦娥五號”、人類首次探測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及深化探測的“嫦娥六號”,中國還與其他國家探討共建“月球國際村”。田玉龍還說,中國將以月球為起點,奔向火星等更遠方。 追求體現在不斷夯實的“基礎”。 主場活動請來固體火箭發動機燃料藥面整形工人徐立平,他在過去30年間冒著生命危險雕刻炸藥。在徐看來,當前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他們的使命就是以“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的航天精品。 “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系民族尊嚴”,這句由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用以自我勉勵的口號,今已傳遍,成為無數寂寂無名的中國航天人為事業貢獻畢生的注腳。 追求還體現在不斷開放的“態度”。 向商業開放?!?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提出大力發展商業航天,今年“中國航天日”期間,中國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宣告正式開建。 向青年開放。新成立的“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聯盟”讓更多中小學生有機會參與科普衛星、北斗導航、探空火箭、太空機器人等航天創客工程活動。 向世界開放。在中方倡議下,海內外48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成立“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如迪皮蓬所言:“太空是我們必須為所有后代去保護的共同領域,中國已展現了對此事業的承諾?!?完) |
相關閱讀:
- [ 04-25]“遠望6號”舉辦紀念活動 迎接中國航天日
- [ 04-25]中國航天科工首度亮相全球最大工業展
- [ 04-24]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發布《首批高分專項數據應用標準》
- [ 04-24]航天科技與百姓生活的“交會對接”—— 聚焦“中國航天日”科普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