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智庫網站4月6日刊登市場調研機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國際咨詢師馬蒂亞斯·洛馬斯的文章《中國消費者將改變全球經濟》稱,中國消費者作為世界舞臺上一股強大力量這個現實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到2020年,將有如麥肯錫所說的將近4億“主流消費者”成為“中產階級”的一部分,這些人的家庭收入為1.6萬美元至3.4萬美元(約合11萬至23萬人民幣)。他們會震撼世界。 中國消費者崛起 洛馬斯稱,據《一小時看懂中國消費者:5個小故事解析殘酷拼搏的10億消費者》的合著者杰弗里·陶森說,中國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是“一股新的力量”,應該把這股力量視為獨立于中國經濟總體升勢之外的力量。 歐洲監測公司估計,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對全球消費開支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任何其他國家。中國已經是43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市場。相比之下,美國則僅僅是32個的最大出口市場。現在,各家公司除了夢想在美國“做大做強”,同樣可能會抱著渴望的心情注視中國市場。 隨著人們越來越富裕,中國消費者的狀況正在迅速改變。他們已經放棄純粹的“價值購買”——把價格作為最重要的采購決策因素,轉而更加重視品牌、質量和產品品位等。陶森說,公司必須吸引“日益情感化的中國消費者”,他們“真的很容易改變主意”。這種選擇波動性也是企業需要小心應對的狀況。 洛馬斯稱,一個例子就是陶森及其合著者喬納森·韋策爾在書中提到的鮑比熊。這種紫色泰迪熊來自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一座農場,用剩余薰衣草填塞而成。它是一個名叫羅伯特·拉文斯的男子退休后從事的項目。中國模特兼演員張馨予在網上張貼自己的小熊照片后,拉文斯突然間被訂單淹沒——從每月10份訂單猛增到4000份。但是后來,隨著這種玩具熊的假貨在中國大量出現,銷售額像其暴漲時一樣迅速地驟減。 鮑比熊事件顯示出中國的名人在迅速影響消費者需求方面的威力。另一個相似的例子就是中國籃球運動員姚明,2002年他加入火箭隊后,NBA在中國大獲成功——姚明的第一個賽季,NBA就與中國12家地方電視臺簽約,使火箭隊比賽的收視率從100萬增加到3000萬。 全球迎來機會 洛馬斯稱,由于人口日益老齡化,中國對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將會猛增。根據歐睿公司的統計,從2015年到2030年,消費者在健康產品和醫療服務方面開支的增長將超過任何其他消費部門。與此同時,中國的醫療保健體系卻遠遠沒有為此做好準備。 外國公司將會指望填補這一空白以獲得經濟收益。新加坡的鵬瑞利置地集團去年才接觸到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現在已計劃在中國各地建設20到40個醫療保健中心。全球制藥公司在中國的盈利也將大大增加,并再次在推動這類經濟增長方面發揮很大作用。預計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制藥工業市場,并最終成為最大的此類市場。 在健康方面增加開支的不僅是老一代。中國人日益歡迎有機食品,而這種食品往往價格更高。 洛馬斯稱,旅游和教育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中國的出境旅游市場到2025年將相當于美國的兩倍。這一趨勢的影響也已經顯現:2014年5月,一批7000名中國游客在乘坐86架飛機,在洛杉磯下榻26家酒店,乘坐160輛大巴四處旅行,蜂擁到眾多的旅游景點。 西方大學也已經從中國不斷增長的收入中獲利頗豐。中國留學生占美國的外國留學生的1/3。在英國,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與英國學生一樣多。據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統計,2014-2015年度,中國留學生給美國經濟注入了98億美元(約合675億人民幣)。 洛馬斯稱,隨著中國經濟對世界上更多的國家和公司變得不可或缺,中文的人氣正迅速飆升,而且在許多偏僻的地方也是如此。學習中文的以色列學生4年來增加到原先的5倍。在世界各地,現在有1億非華人講中文。許多國家,幼兒園已經開始提供雙語語言環境。 各家公司紛紛投入大量資源,試圖了解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偏好。正如陶森所說:“如果你是倫敦的一家飯店,我敢擔保就有中文的博客正在評價你……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娛樂市場。突然間,你必須努力弄清他們想要在電視上看什么。” 世界準備為中國消費者服務 洛馬斯稱,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會不會變成經濟危機?要考慮這個問題是因為那會抑制中國的消費市場。一些分析家預測危機會發生,但真相卻是沒有任何人知道答案。大多數分析家還是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而不是爆發危機。總體而言,現在很清楚的是,中國消費者開支的增長正在發生,除非爆發嚴重危機,否則這種增長就會下去——即使中國經濟繼續減速。北京也將在推動經濟結構向消費主導來轉型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這將在很多方面影響世界經濟。陶森說,過去,“中國人在飯桌上或者網上議論什么并不要緊”,但是現在,中國消費者開支的影響“卻波及世界”。 |
相關閱讀:
- [ 06-21]日政府認為日企未及時分享中國消費增長蛋糕
- [ 11-11]外媒:雙11串聯購物和娛樂 象征中國消費信心崛起
- [ 01-29]2013中國消費紅酒逾18億瓶 成紅酒最大消費國
- [ 09-28]奢侈生活價格指數30多年只漲不跌 中國消費大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