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科學思維
2017-04-26 10:42:34??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以辯證思維轉化矛盾 習近平同志指出,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這就指出了辯證思維的兩個基本方面,即“兩點論”和“重點論”。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分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各種關系,通過把握、轉化其中的主要矛盾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升。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些東南亞國家和拉美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現了經濟停滯、政局動蕩、社會失序。我們要避免出現這種局面,關鍵在于運用辯證思維,牢牢抓住和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對此,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給出了明確答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客觀評價了我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同時列出了在生產方式、區域發展、收入分配、公共服務、法治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認為解決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徑在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就抓住了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牛鼻子”。 在國際關系層面,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既讓國際交往變得越來越頻繁、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也使人類面臨更多的共同問題和挑戰。從氣候治理到防范經濟危機再到消除貧困,無一不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如果各國只追求自身利益的實現,忽視其他國家的利益訴求以及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就無法有效應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就會加劇相互間的矛盾,甚至引發沖突和戰爭。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辯證思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理念,為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以創新思維引領發展 當前,國內外環境都處于深刻變化之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新形勢下,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黨提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理論,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使我國經濟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論斷,并作出全面部署,旨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創新論斷,并作出系統安排,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構成了姊妹篇。在文化建設方面,我們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建設現代傳媒體系等一系列創新理論。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我們黨確立了綠色發展的創新理念,提出了“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創新論斷,并作出了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發展綠色環保產業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此外,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一系列戰略舉措無不是創新思維的產物,無不凸顯了創新對于新形勢下我國改革發展的核心驅動意義。 以底線思維掌握主動 底線思維是富有前瞻性和憂患意識的思維方式。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關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部署與安排,都彰顯了底線思維。 經濟社會發展既有規律性、確定性,同時又受到復雜多變的形勢和因素影響,存在風險性、不確定性。如果缺乏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對潛在的風險估計不足,就容易在困難與挑戰面前手足無措,喪失發展的主動權。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例如,“十三五”規劃綱要不但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客觀分析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提出要“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經濟增長的要求,習近平同志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劃出了“十三五”時期6.5%的經濟年均增長底線。確立這一底線,并非將其作為發展目標,而是要為我國經濟發展劃定合理空間,增強我們的戰略定力,使我們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紀律和規矩是黨員、干部立身行事的底線要求。只有堅持底線思維,嚴肅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嚴是黨的性質所在、本色所在。歷史經驗反復表明,什么時候做到了從嚴治黨,黨就更加堅強、更有力量,就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反之則會軟弱渙散、遭遇挫折。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我們黨一方面強化規矩意識、底線意識,拉起制度的紅線;另一方面以高壓態勢開展反腐敗斗爭,以嚴肅懲戒時刻敲響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警鐘。《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進一步明確了黨員、干部在政治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的底線,為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更好地治國理政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者為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6日 07 版) |
相關閱讀:
- [ 04-26]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科學思維
- [ 04-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匈牙利文版首發式在布達佩斯舉行
- [ 04-24]“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學習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大歷史觀
- [ 04-21]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時代意義
- [ 04-21]【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浙江自貿區多項創新舉措落地 有企業一年能節省成本4000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