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禁止共享單車入內引熱議 有學生質疑“因噎廢食”,校方辯稱共享單車入校是獨占了公共資源 羊城晚報記者 謝穎 近日,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一紙禁令,從5月1日起,禁止學生騎摩托車、電動車進入校園,同樣被禁的,還有ofo、摩拜等風頭正盛的共享單車。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學生群體里炸開了鍋。有學生質疑大學屬于開放的小社會,不應禁止共享單車入校。 25日,該校副校長李燦佳回應稱,該禁令主要考慮到學生在校安全,同時,共享單車既然是公共資源,禁入校園也為引導學生遵守社會秩序,不只方便自己。 A學生 可畫停車區不能一限了之 4月10日,創新職業學院在校內發布了一則《關于校園禁入學生機動車輛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上稱,該校近期常發現有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在校園內高速行駛,經調查,這些高速行駛的車輛全為學生的。目前學校師生人數過萬,過道彎曲,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帶來安全隱患。 因此,為了杜絕校園交通事故的發生,該校作出了5項決定,一是校園內嚴禁學生駕駛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二是教工的機動車輛嚴禁借給同學在校內駕駛;三是限同學兩周內把個人的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退出校園外;四是自2017年5月1日起校園內學生駕駛或存放上述車輛的,一律鎖車,限期退出校園;五是共享單車,只能停靠在校園圍墻外。 “禁入令”一出,引起了熱議紛紛,有學生對校方的做法表示贊同,認為此舉可以使校園更為安全,但也有不少學生質疑學校此舉屬因噎廢食之舉。 “如果是因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影響了學校的環境,學校完全可以在校園內畫定固定的停車區域,供學生停放,不應該是一限了之。” 對于校方禁止學生騎電動車及摩托車進入校園的做法,也有學生質疑這是雙重標準。“平時教職工在校道行駛的車速也很快,要禁也應該連教職工的一起禁。” B校方 公共資源不能獨占 對于學生們的質疑聲音,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副校長李燦佳回應記者,共享單車禁入學校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對老師也是這樣要求的。 “我了解過一些共享單車的使用條款,里面都提到不能進入小區。”李燦佳說,共享單車既然是一種公共資源,就不能成為一個人的專用。“對于這種新生事物,我們要引導學生遵守社會秩序,有社會公德心,而不是只想著方便自己。” 另外,學校的物業管理方也反映,學生們此前將共享單車騎進學校就亂停亂放,不好管理,所以,目前學校規定學生和老師均不能將共享單車騎進校內,引導他們在校門外租借歸還。 對于學生反映的電動車、摩托車僅限學生不能入校的問題,李燦佳表示,“我們教職工的車也不是哪里都能去的,我們把學校主干道封了,要求他們繞行,這一切也是為了師生在校的交通安全著想。” |
相關閱讀:
- [ 04-26]多地發文擬規范行業發展 共享單車從共治走向共贏
- [ 04-25]杭州對共享單車出招 五一期間部分區域禁停禁行
- [ 04-25]共享單車走俏 品牌自行車市場有望“水漲船高”
- [ 04-25]俄媒:中國共享單車進軍海外 世界是否準備好?
- [ 04-24]騎共享單車發生事故誰負責?部分企業打出“免責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